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诗艺花蹊古典诗词中的隐显艺术手法

发布时间:2020-7-11 19:35:07   点击数:
白癜风必须治疗吗 http://www.jk100f.com/

古典诗词中的隐显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中的“隐”和“显”,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隐”,指的诗词采用借代、暗示或印象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内容主旨含蓄隐曲,"显",指的是率直浅切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中国的古典文论称誉含蓄手法者多,但也有许多作家刻意追求直白显豁的风格,形成独特的风格流派。

一、隐:言已尽而已无穷

○言不传意、意在言外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咏歌隐居之乐,表达诗人对喧闹的世俗官场的鄙弃。诗人生活在世俗之中却无车马的喧闹,因为他心底澹然,远离尘俗。但诗中没有明白告诉我们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感受和思考:山中傍晚的景色是如此优美,连飞鸟日暮时分都会归来,人为什么要留恋世俗官场,不知道隐逸之中的身心之乐呢?这是他此时的感悟,也想告诉世人但又不愿明白说出,所以结尾处欲吐半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并非"忘言",只是不肯明言,这也就是"言在意外"的艺术手法。

○抒情叙事,寓意深沉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峨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无论是写孤独的环境及氛围,还是写"悔偷灵药",表面上是写嫦娥,实则有弦外之音。与其说写的是嫦娥的处境、心情,并对其体贴、同情,不如说是诗人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痛苦的心灵独白。此诗妙在有韵外之致,取得了语近而情遥、含吐而不露的艺术效果。

○欲露还藏,以藏写露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作者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时,却黯然收笔,点到即止,不去说破,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全诗语言平易,而含意极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二、显:诗意显豁,直接道出

○内容以俗为雅,

梅尧臣《二月七日吴正仲遗活蟹》

年年收稻卖江蟹,二月得从何处来。

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青壳大於杯。

定知有口能嘘沬,休信无心便畏雷。

幸与陆机还往熟,每分吴味不嫌猜。

宋代诗人在创作上追求以俗为雅,表现在题材选取上也是注意表现日常生活,写平常人的细致感受。此诗以日常所见的蟹为题材,用俚语口语生动描绘江蟹膏肥脂黄、丰满肥硕的形象,使人见蟹之状。从而生发出“定知有口能嘘沬,休信无心便畏雷”的人生哲理,以及对江南生活的向往,可谓大俗大雅。

○表达诗意显豁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直截了当抒发了杜甫听到平叛胜利消息时的惊喜之情。开头写的是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直陈自己下一步打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诗意全在字面之上,让人一读便知。

○风格质朴平淡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叙述层次也完全是顺其自然,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往期精彩:

榕树下的流年

春花秋月何其好,都化烟霾了

又见腊梅花开

浣纱原不解倾国 何必人间怨风月

棋声小院 光影流年

宋词里,那些离愁

夜窗风雪一灯青——读书,是冬夜里最温馨的事

唐人笔下的那些美丽女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我是人间惆怅客

如果有来生,愿做一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

品读梅词 回忆那个叫梅的女子

降温了,待约上三五知己,围坐红泥小火炉,煮酒谈今夕

编辑部

策划:梅关雪 盖涵生 吴明楷

编辑:梅关雪 盖涵生 一夜北风寒 云大风轻 木矣 寒砚 林小西

投稿邮箱:spwx

.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100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