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重九,古人在池阳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在这天,登高、赋诗、饮酒,戴菊,以驱邪避灾,延年益寿。重九,古人在池阳如何登高?
登百牙山。山“在城东北半里,为府治主山。”古代,山之两面环水,直通大江。来往舟楫,泊于山脚,故此地称落篷湾。山下贸易兴盛,有说合买卖的牙行百家,故此山称百牙山。明嘉靖十七年(),池州知府陆冈,在山之东建造了百牙塔。山不在高,有塔则灵。曾任明代江西都司的池州人郎汉,是年重九登山,作《百牙山》诗:
重阳联辔去登山,两腋风生爽骨毛。
创见岗头新叠塔,却疑海上驾来鳌。
萧萧秋叶飞红雨,络络游人倒翠涛。
名与齐山应并显,古今好景属贤豪。
重阳佳节,天朗气清。作者和同伴们跨上骏马,两腋生风地来到山上。新建的佛塔,如鳌足擎天。澄蓝的秋水,似银河落地。秋风萧萧,飘叶如红雨。游人络络,移步似碧涛。齐山横陈,九华纵耸。平天汤汤,白帆点点。美哉百牙,应和齐山一同名扬世界;壮哉陆冈,当和杜牧一样流芳万古!重九登高,郎汉看到的是一幅秋天大画图。
登湖山。湖山即天湖,在城西门外半里许,虎山之北。山顶平旷,可眺大江。古池州十景之“西庙霜枫”、“贵口归帆”、“杜坞渔歌”近在眼前。南宋乾道四年()秋,哲学家、理学家朱熹路过池州,重九上山,作《九日登天湖》诗:
去岁潇湘重九时,满城风雨客思归。
故山此日还佳节,菊花清樽更晚晖。
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自吹衣。
相看下视人环小,只好从今老翠微。
诗意为:去年秋天客住湖湘,过了一个冷清的重阳。秋风飒飒,秋雨绵绵,牵起了无尽的乡思。故乡的重阳节,应是清酒黄花对晚霞啦!头发不多,已无须孟嘉登龙山那“落帽”的雅趣。秋风长啸,倒想着陶渊明“归去篇”这“吹衣”的轻松。站在湖山,俯视人寰,感觉宇宙无穷,人生有限。从今往后,回到故乡吧,过自由的日子,直到归老青山。重九登高,朱熹看到了人世的大通道。
登齐山。山在城东南三里许,高87米。小巧玲珑,奇境藏幽。“以石胜,尤以洞奇”,被誉为“池阳圣境”。唐会昌四年(),杜牧迁池州刺史。越明年,据李白诗“开帘当翠微”,在齐山颠筑翠微亭。是年重阳,杜牧与诗友张祜,登翠微亭,作七律《九日齐山登高》诗: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与登临叹落晖。
古往今来皆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在作者眼里,瑰丽的秋色,映入澄澈的江水。成群的大雁,结队开始南飞。在这美好的节日,偕客携壶上翠微。虽然世路坎坷,难有开心的日子,但是今天不同,必须菊花满头。只学那陶渊明,喝得酩酊大醉,来报答这个节日。不必像宋玉,看见“日近黄昏”,就说些丧气的话来。生老病死,人间常态。古往今来,都这样过。又何必像齐景公登牛山,感念生死,独自泪下?重九登高,杜牧看到了人生的大境界。
登临出世界,举首发浩歌。《九日齐山登高》诗,一花引来百花开。当场就有张祜《和杜牧之九日齐山登高》诗。历代文人,更是唱和不断。诗到宋朝已无诗,但还有长短句———词。填词隐括,次韵唱酬。北宋元丰三年()重阳节,苏轼于黄州作词《定风波.重阳括杜牧之诗》: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叹落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南宋淳熙七年()重阳节,朱熹于赴庐山白鹿书院途中,又到池州,作词《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并刻石于齐山上清岩: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接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日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为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杜牧在牛、李党争中受尽诽谤和攻击。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出狱不久,谪居黄州。朱熹在力主“抗金”中,备受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三人志趣相同,厄运相近,同气相求,灵犀相通。如果说杜牧以诗寄情,表现了被贬后的旷达,那么苏轼是以词抒怀,展示了受辱后的豪放,而朱子则以词咏志,更彰显了历经磨难后的豪爽。三位大家,穿越时空,心神交会,诗词联缀,为秋水长天,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为池阳重九,织造了一道璀璨的风景。
来源:池州日报
END
安徽首个中高端微生活平台
如何治好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