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946又到重阳龙岩的重阳习俗你知多少
今天,龙岩城区内并没有鞭炮的鸣放,也未见拥堵的车流,日子似乎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那重阳节都做什么??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重阳习俗。
关于重阳的来历,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东汉方土弗长房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难,如果用红色的囊袋盛装茱萸,挂在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就可以免祸九月初九。桓景按照弗长房的建议,带着全家老小去山上避难,晚上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认为灾难由畜牲所代。从此人们每年九月初九就去登高避邪,于是相沿成俗,成为佳节。重阳节,又称老年节、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全国各地庆祝重阳节的方式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此外,它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生活在龙岩的你,重阳习俗知多少?
墓祭
龙岩风俗分“春祭”、“秋祭”。即祖辈去世入土安葬后,未捡灵骸者,应在清明节去祭祀,即“春祭”,俗称“做清明”。除此以外,也有部分人在重阳节前后去祭祀,即“秋祭”,俗称“祭墓”。
踏秋
俗话说的好,九九重阳,敬老情长。平时我们在外奔波,为生活打拼,许多时候都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在孤寂中日渐苍老,成为了这样一群空巢老人。重阳节别名“老年节”,意在到了这个节点上,疲于奔命的小伙伴儿们,烦请卸下身上的重担,回家探望父母,陪着他们出门散心,再多的物质也换不来精神上长情的陪伴。
登高
部分客家地区还称重阳节为兜尾节,意为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日,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客家话九与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视为吉祥的象征,有崇九风俗,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上杭城内习俗
闽西客家地区过重阳节颇为隆重。尤为在上杭城内,过去从九月初一至初九日,男女多行食斋,到九皇宫把九皇。家家户户插茱萸。民间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如果重阳遇上霜降,则认为晦气,民谣霜降对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所以有的人家重阳忌生火煮饭。乡村节日饮食比较丰盛,因这时正值秋收完成,农户借此节日稍事休息,加加餐,所以家家户户煎饧、煎灯煮糕、杀鸡宰鸭。县城就比较简单,一般做几道时鲜菜吃就是了,如板栗炖鸡、煮雪薯(淮山)包等。
重阳节,老年节。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老;老,不可抗逆,但你无需服老。
身在龙岩的小伙伴儿,你们那儿是如何度过重阳的呢?
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