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她是畲族人,40多岁学说畲族话,她的山歌
端午节包“甘草粽”,
元宵节吃没有馅儿的汤圆,
和年前的祖先一样,
在白墙上画农民画,
畲族山歌吼一嗓子……
在临安於潜镇,有个叫铜山村的畲族小村落,这些都是铜山特有的习俗。作为少数民族畲族村,铜山一直躲在深山人未识。
想当年,从福建迁到临安的畲族文化,到现在的年轻人这里,大多已经失传了。
铜山村不大,
但人中有人是畲族。
可真正会讲畲族话的只有一家,
更别提其他畲族文化了。
她叫宋美琴,铜山村人,畲族人的后代,也是铜山村的村支书。
现在,除了年纪很大的人,我们年纪轻的都不会说畲族话了。
取经
利用现代工具
学习古老文化
年,宋美琴走马上任,村经济负债累累,村两委各项工作严重滞后,办公楼都租在村民家里。
这一年,她立志要和村民一道,建设美丽新铜山。计划之一是要把丢失的畲族文化传承起来。
身为畲族人,
连畲族话都不会说,
怎么传承文化呢?
宋美琴决心外出学习畲族话!
她只身前往安徽宁国市云梯畲乡的一个小山村仰天湖,走了十多里的山路,向畲族老人学唱山歌,她还用手机录下。
回到铜山后,宋美琴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听着手机学山歌。不到一个星期,宋美琴学会了6首歌曲,连村里上了年纪的畲族老人也伸出大拇指夸奖唱得好、唱得准。
我本来不会说畲族话,到兰阿姨那里录音录下来,然后我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再听着她的音,看着字,才学会的。
初喜
村里的妇女学会了
人生第一支畲族舞蹈
在她的组织下,村里的妇女学会了第一支畲族舞蹈《畲山跳跃》,“热烧饼”现做现卖,节目马上参加了临安市举办的首届畲族文化艺术节,一亮相就获得好评!
这下让村里的妇女同胞们热情高涨,趁热打铁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畲族山歌舞蹈队——
学畲话、唱山歌、排畲舞……
她们还经常巡村演出,
后来又走进浙江流动大舞台,
还到安徽云梯畲乡三月三演出。
乘着首届畲族文化艺术节的东风,宋美琴,这个以前对畲族文化一无所知的女人,以她的兰心蕙性,开始点燃畲族文化薪火相传的那盏明灯。
扬名
她的山歌曾两次
登上了央广的舞台
年,经宋美琴全力争取,积极筹办临安市第二届畲族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畲山茶歌》、《激情山寨》、《凤凰迎宾》……两年前,铜山村终于也有了自己的“三月三”民族文化节。
更绝的是,自学成才的宋美琴,她唱的山歌还两次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国际广播,央广新闻还做了专题报道
转型
她关停经营了30年的猪舍,
带头搞起畲族特色民宿
宋美琴担任村支书的6年,先后为村里筹措并投入建设资金万元,建成了铜山民族村办公楼,畲族特色文体广场、门牌楼,建设饮用水工程、污水治理、防洪堤修复、农用灌溉水渠工程、林道和维修铜山大桥、民族文化礼堂等等工程。
原本她是个资深的养猪户,最“辉煌”时,年出栏量达多头。
但宋美琴的养猪场紧邻天目溪,年底,考虑到全村的生态环境,宋美琴主动关停自家的养猪场。
用她自己的话说:
她要给猪圈注入第二次生命!
她拆除了猪舍1千多平方,带头建起了休闲渔业观光园和畲族特色民宿。
如今,桐山村是浙江省畲族特色村、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民族特色村。
村里还安装了畲家灯,宋美琴自己设计了畲族文化景观墙,绘制畲农生活劳动的农耕图、嫁娶图、畲乡农耕文化园……
村民们自发组织开展各种畲族节日活动:元宵包汤圆、三月三包青菓、端午包草粽、中秋闹篝火、重阳打糍粑……
这背后,是村民人均收入的翻番增长,是特色产业的飞速发展,是宋美琴这个领路人无私的奉献与牺牲。
养猪能手接过
畲族文化传播第一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铜山村班子的班长,我坚决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好,紧紧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民族特色建设,全面推动铜山村各项事业发展。”
她是临安市於潜镇铜山村党支部书记
宋美琴
临安市优秀村干部
临安市村干部好声音大赛荣获优秀奖
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临安市十佳天目好女儿
本周日晚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60分》
有梅大姐的专访报道,记得收看哦!
白癜风症状白癜风有治疗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