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诗意反复跳跃
重阳节的记载,最早见于《西京杂记》,以后历代沿袭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诗人在想,自己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亲人也登高远望想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成为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可见,登高思乡是重阳节的风俗从阮籍《咏怀》之十五曰:“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也可知,登高望四方,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边塞诗人岑参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节,诗人仍想到要去登高,于是写下了“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诗句
登高避灾也是一种说法,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南朝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记载,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可除祸害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有:“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遣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杜甫有《九日》诗曰:“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白居易也有《九日寄微之》诗:“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场”
当然,吟诵重阳节的诗句也有给人备受鼓舞的1929年重阳节,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触景生情,也写下《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诗句写出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鲜明爽朗,天空海阔,气度恢弘表达了毛泽东豪迈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读过后也受到无限鼓舞
描写重阳节登高的重阳节突击敬老0诗句还有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等等,重阳登高既可独自一人,也可携友人同行,但登高之时无不感慨万千,思绪不断
欧阳国
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晋代诗人陶渊明尤爱菊花,与友人一起赏菊时,极为高兴,不禁脱口而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把菊花、重阳节和好友放到一起,别有一番情趣这也说明重阳赏菊,雅趣横生,《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了宋时重阳赏菊之盛况:“重阳节重九都下赏菊,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当然,描写重阳赏菊诗句还很多,有喜也有悲,唐代李群玉《九日》诗曰:“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表达了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抒发的是和朋友淳淡而深厚的情谊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写的是人老心壮的慨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