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投票佳节重阳,你联系父母了吗

发布时间:2018-1-22 17:28:54   点击数:

每次重阳节时,总会想起王维的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节日氛围当家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感觉尤为浓厚,在这个格外提倡思亲的重阳佳节,千万不要忘了和家人去一个电话,唠唠家长里短,或者,聊聊节日。

那么,对于重阳,你知道的又有多少呢?

重阳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三国时代,始有“重阳节”名称的记载。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这天的很多习俗,比如插茱萸,赏秋菊,登高望远,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很多样现在仍然盛行,惟独其中插茱萸可能较为少见了。

插茱萸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赏秋菊

菊花开在九月,“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所以九月又称“菊月”,因为九和“久”同音,所以菊花在民俗中常用来象征长寿和长久,是生命力的表现。重阳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即取菊延年益寿之意。

登高望远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额头,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

喝菊花酒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菊花酒虽然达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确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

了解这么多重阳的来历和习俗,你是否对这个节日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么今天的你会怎么联系家人呢?

节日快乐!









































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
白癜风治疗方法哪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xs/76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