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基本简介 >> 让孩子从小就有国际范儿
在如今互联网和移动智能时代,全球扁平化趋势将一个广阔的世界舞台呈现在我们面前。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与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的国际友人接触,甚至进行更深层次的工作、学习、交流或谈判。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多多引导他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丰富国际视野,启发他在面对问题时以发散的角度思考,以全面的、客观的眼光评价,以国际通用的规则解决,那么孩子长大后在国际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必然更具优势。
国际范儿≠英文
让孩子具备国际范儿,是现今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然而父母常常将国际范儿与英文能力划等号。诚然,英文是孩子与世界沟通的途径。但美国教育评议会拟定的国际化学习目标首先就指出:国际化学习的目标要能够从全球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文化。事实证明,孩子国际范儿的教养应先立足于本国文化。全面扎实地掌握本国的历史文化,有助于孩子发展对比中外差异的自发意识这无疑将会推动孩子国际范儿的培养进程。
作为父母,要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悠久。你可以借助儿童读物,让孩子了解风靡国际的中国符号--长城、功夫、中餐、熊猫、唐诗宋词、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等;每逢各种民族节日,为孩子创造节日的气氛,向孩子介绍节日的由来和意义。比如春节时给孩子讲讲“年”,和孩子一起贴对联,包饺子,给长辈拜年;重阳节时,和孩子一起为爷爷奶奶准备礼物;帮孩子建立“朋友圈”,定期组织小聚会,为孩子创造和异国小伙伴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直观地体会到看待事物的丰富角度。
不出国门,照样培养孩子的国际范儿
培养孩子的国际范儿,有必要让他从小接触世界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出国才能实现。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开启孩子“全球化视野”的旅程。
带孩子品味舌尖上的异国文化
韩国烤肉需要客人自己动手操作,肉要包在生菜叶里食用;印度咖喱饭只用一片香蕉叶盛装,得用手抓着吃;扯意大利披萨时会拉出长长的丝状;吃法式牛排,刀叉要派上用场……这些异国美食几乎都具备新奇的就餐体验,分分钟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等什么,选一家从环境布置到美食口味都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餐馆,带孩子去撮一顿吧。大快朵颐之余,也为孩子感受不同风格的饮食习惯和用餐礼仪打开了一扇窗口。
帮男宝收集世界各国“小汽车”
男宝宝特别钟情于形形色色、各种型号的玩具汽车,父母不妨因势利导,以跟汽车有关的内容帮助宝宝熟悉不同的国家,感受各国的先进技术,也能很有成效地拓展孩子的国际视野。比如,帮助他收集世界各国不同品牌的玩具汽车,并趁机向宝宝讲述每个品牌的历史,各个国家的交通情况;教他念英文车标,和他一起画出来,并动手制作成车标集,张贴在宝宝的房间里;趁停完车的工夫,带孩子在停车场转一圈,看看孩子能认出哪些汽车品牌;带孩子去车展强化他的“世界化”眼光吧,说不定还有机会遇上外国人,秀一下孩子的英文呢。
用地图玩具启蒙孩子国别辨识
引导孩子对照地球仪或挂图学习拼世界地图;和他一起把国旗准确地插入相应的国家;鼓励他用点读笔点一下“巴西”,听听地图自动用双语播报了什么?这些地图玩具色彩鲜明,动手性强,对孩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是很好的开始国别辨识的启蒙教材。因为,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各国的地理、气候和人文知识,这些往往会成为孩子求知探索的兴奋点。比如为什么马尔代夫被称为“千岛之国”?为什么阿拉伯人要穿长袍戴头巾?为什么有些国旗很相似?中国人见面行握手礼而美国人行贴面礼?也许父母对这些问题也是一知半解,无法给出令孩子满意的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问题启发了孩子探索世界的美好愿望。
跟着纪录片走遍全球
进入电子时代,让孩子完全屏蔽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但是与其让孩子看一些没有营养的动画片,倒不如花时间陪孩子看各国经典的纪录片,并做适度引导及延伸阅读。好的纪录片可以呈现多元观点,而且影像原本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及角色投射作用,能轻而易举地打动孩子,启蒙他的国际“视听”视野,从而引发孩子对探索国际世界的强烈向往。BBC(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的纪录片画面美轮美奂、故事奇幻感人,而且题材广泛,既可追溯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和艺术人文,也可欣赏从宇宙到地心深处的奇妙境界,还可领略绝美的自然风光、奇妙的动物王国、神秘的海底世界……堪称开阔孩子眼界的绝佳素材。
《锦绣中华》
(WildChina)
《行星地球》
(Planet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