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基本简介 >> 还敢说你是天津土著,这些天津人的生活禁忌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还是外地来津求职求学多年的年轻人们,你们真的了解天津吗?你们可知道,那些渐行渐远的风俗习惯曾经贯穿着天津人生活的全部细节!生活在天津,了解天津的相关习俗和禁忌能够让你们更好的融入天津这个大家庭,虽然大多数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反映了人们心理上对吉祥的一种祈盼和俗信。但“技多不压身”,能够跟天津土著打成一片全靠它们了!快来学习一下吧!
嫁娶习俗NEWS
﹀
﹀
﹀
(1)天津市城区里的人结婚在下午,下午2点左右接新娘,4点30分典礼,5点开席。但距离几十公里的天津郊区就是上午结婚。
(2)天津结婚男方家门前贴双喜(囍),女方家门前贴单喜。
(3)天津结婚女方送亲队伍不能有姨,男方迎亲队伍中不能有姑。所谓姨不送,姑不接。
(4)天津结婚送亲女人头上必插戴红喜字。
(5)天津结婚女方中午要在家里请亲友们吃“四碟捞面”,也叫喜面,其实就是打卤面。意味着长长久久。所谓四碟菜码(拌面用的菜)就是糖醋面筋一盘,清炒虾仁一盘,炒鸡蛋一盘,菠菜丝和胡萝卜丝和豆芽菜等蔬菜丝拼成的一盘。
(6)新娘刚过门的第一天不能吃米饭,以防将来犯口舌。
(7)新郎、新娘拜天地后,要给新娘吃个做得半生不熟的子孙扁食,目的是为了讨新娘一个“生”的口彩,表示以后会多子多福等等。
生日习俗NEWS
﹀
﹀
﹀
(1)天津人过生日都是过虚岁,还有句话说生日赶前不赶后,意思是只有提前过生日,不能后补生日。
(2)天津人在过生日时,必须要吃捞面,名曰“长寿面”。而且在煮面条的时候不能扯断,说是吃了这样的面,人才能长寿。生日前一天要吃饺子,这叫“催生”。
(3)在天津66岁生日算是个大日子,“六十六大寿、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女儿要买肉,剁66刀坐门口吃,来祈福父母健康。
(4)给小孩子过生日时不能喝粥,说如果喝了粥,长大以后办事情就会糊里糊涂。
(5)过生日时不能吃烙饼,怕从此翻个,前途坎坷,做事情成功率低。
正月过年习俗NEWS
﹀
﹀
﹀
(1)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2)正月十五为外甥祈福,舅舅送灯。“讲究送‘鸭子’形的灯,取其谐音‘押子’之意,为外甥祈福。也有预祝外甥长命百岁之意。”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灯的种类日趋繁多,金鱼灯、蒺藜灯等取富裕有余和吉利的寓意。
(3)正月十六,走百病。这一天媳妇们要回娘家,可以消灾祛病。天津民间认为在“走百病”时,必须越过3条河流,跨过3座桥,而且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
(4)正月里天津人的禁忌:
一,不能说媒,据说正月说媒,媒人死,平时保媒拉线的在正月里消声匿迹。
二、不买鞋,避讳这个“鞋”字,可是现在有了新的说法,正月买鞋发邪财。
(5)大年三十的晚餐,是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吃完后必须剩余一碗米饭,留到明年吃,只有这样才能家事兴旺,连年有余。
生活起居习俗NEWS
﹀
﹀
﹀
(1)“窗户门对窗户门,不打官司就死人”天津人建筑新房,或在院子里翻盖新房,最忌讳门或窗对着邻居的门或窗户,所以有了“门对门,净死人”一类妈妈例儿。
(2)天津女的不论多大岁数一律叫姐姐,男的不能叫大爷,得叫“二爷”。
(3)钉扣子不要双,忌四六(民谚四六不懂)。
(4)吃饺子忌数数,说“数一数,少一五”。吃梨子,忌两人分吃一梨,梨、离谐音,怕分离。
(5)给病人送礼也忌送梨(离)。
(6)借人药锅忌送回,要等人家自取。
(7)出远门时忌说不回来。坐船忌说“翻”字。船上烙饼忌“翻个”必须说“划过来”。
(8)住房,忌让老人住厢房(东西房),家具摆放,忌立柜的玻璃门正对床,门口挂镜忌正对邻家,盖房忌门对门,门对窗,说:“门窗对着门,不请先生(医生)就死人”。准备做房梁的木料忌女人踩踏或跨过。
(9)扫地忌朝门外扫,说怕把财神扫走了。
(10)到年节,禁忌又多起来,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比如“死”、“没”、“少”之类,包饺子忌说馅少、破、漏。
(11)除夕年饭忌吃完,要连年有余。
(12)忌说给炉子添煤(没),要说添火,忌打碎碗碟,如果打碎了,就要说“碎碎(岁岁)平安”以解邪祟。
(13)满地瓜子壳忌扫,说要踏碎(岁),也是碎碎(岁岁)平安的意思。
(14)天津人被失业吓怕了,正月忌买鞋,怕歇(鞋)业,忌买盐,怕闲(咸)着。
(15)对出行的人讲究“长接短送”。倘若家人或亲朋好友出行远方或长途归来,则要到车站或码头接送,谓之“送站”“接站”。
(16)同时,或在家中或在饭店设宴款待。送客之宴,称之“饯行”,迎客之宴,谓之“接风”“洗尘”。安排的主食根据迎、送的不同而分别是面条和饺子,即迎客吃面条,送客吃饺子,民间俗称“长接短送”。
(17)孕妇不能吃兔肉,否则生下的孩子会生兔唇;亦不能吃螃蟹,否则分娩时会横生倒养。
(18)儿童不能吃鱼仔,否则长大以后不识数。
(19)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敲碗、碟,说这是乞丐的习惯。
(20)家里接待初次来访的客人时,不能包饺子,说这样喻意捏人家的嘴,很不礼貌。
服装穿戴习俗NEWS
﹀
﹀
﹀
(1)无论男女老幼的衣服,下摆都忌毛边,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毛边的衣饰是丧服的形式,不吉利。(2)衣服破了或扣子掉了,忌穿在身上缝补,说是“身上连,万人嫌”。衣服上的扣子一般忌用双数,有“四六不懂”或“四六不成材”的说法。
(3)男人的帽子忌用绿色,民间把老婆与别人有染的男人,称作是戴绿帽子。 (4)服装忌金黄色或银白色。衣料的图案忌仙鹤或寿字等等,因这些都是寿衣的颜色和图案。所有的这些有关服饰方面的禁忌,都只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
最后为大家附上天津逢年过节的各种习俗!
天津各种节日全面的习俗正月初一:旧时天津人这天不出去拜年,而家居自娱。
正月初二:敬财神,给小儿压岁钱,开始互相拜年,挑水人给用户送水送柴,取“进财进水”口采。正月初二也是女方回娘家的日子,天津戏称“姑爷节”。
正月初三:烙羊肉馅合子,天津有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于往家转(赚)”。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家家吃饺子,俗称“捏小人”。
正月初七和初八:请亲戚朋友吃饭。
正月十五:商号悬灯结彩,各家皆吃元宵。
正月十六:妇女皆往亲戚家串门,俗称“走百病”。
正月二十五:在屋内或院中画囤形,中放一包米或钱,称为“填仓”
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家家吃烙饼,煎闷子,炒鸡蛋、绿豆菜,妇女不动针线,怕刺伤龙眼。
清明节:前十天后十天扫墓添坟。
二月二十三:天后生日,市民和四乡农民赴天后宫进香,出皇会。
四月初八;城隍庙演戏,晚间出“鬼会”,市民到西门外白骨塔处行祭“赦孤”。
端午节:门旁插艾枝,小儿穿黄衣裤,身挂老虎坠,家家吃江米小枣粽子。
七月十五:鬼节,为亡灵焚化纸钱。
八月十五:中秋节,旧时妇女焚香拜月,亲友互赠月饼。
九月初九:重阳节,黎明时登高远望,食品多为糕类。如切糕、年糕等,取“高”音。
九月十七:财神生日,商号皆以香烛供奉之,并张灯结彩,大肆庆祝。
立冬:开始“数九”,并记“九九消寒图”。此日食馄饨。
腊月初八:用各种米豆,小枣,栗子熬“腊八粥”,包素饺子,并开始用醋泡大蒜,称“腊八醋”,以备春节时食用。
腊月十五开始:逛娘娘宫,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腊月二十三:祭灶日,俗谓本日灶王上天述职,故将旧神祃烧化,等到除夕夜再换新祃,祭品为糖瓜,粘糕等
腊月三十:扫除,贴对联吊钱,全家团圆,吃团圆饺子,守岁,午夜燃放鞭炮。
▍来源:天津大城小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