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老人节日 >> 解碼童翼创意美术教学概念
21世纪,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已走到最先进行列,信息世界一日千里,计算机时代的革命,让各种信息和知识,在空间快速传播和搜寻。当前,整个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从以往灌输知识,应试教育的方式改变过来,配合未来时代需要的人才,需要大量具创造能力人才,有全方位观察能力、搜索知识能力人才,创意思维能力人才,解决突发困难能力人才,懂自我批评、判定错误能力人才,就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的多维性思考习惯和创造能力。整个教育方向无疑要配合时代需要而调节。
发散性思维将是新世纪的训练新一代儿童的思维方法,而视觉艺术教育最能体现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课程针对开发少儿创意思维的训练,综合了写生、联想、创造、多样材料、和多形式,让创意在每个孩子灵魂植根,创意并不是标奇立异,创意是文化、生活、知识、传统、观察综合的产品。
1.传统教育和发散思维训练的分别
传统教育着重知识传授,轻脑力训练,把大脑仅仅作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考试制度更把儿童的聪慧头脑禁锢起来,儿童只能在现有的知识圈内苦练背功,不能有求新立异的思考。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儿童脑海中。然而在生活、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并非如此,依据所追求的目的可以有新多正确答案。传统教育和传统考试制度,缺点是限制了人的认识,抑制儿童的创新精神,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才华。它反映了教条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的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受这种教育越多,对人类的思维禁锢越大。
发散思维训练目的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重组所提供的、和记忆中的信息,获得众多可能性的答案、设想或解决办法。它的特点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思考,让思维多向流动,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
这种思考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无一定答案、不墨守成规、不区于传统方法,可以标奇立异、异想天开,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所以,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法,集合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性。
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关键要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惯性的单一思维方式,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纵向、横向的发散思路,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灵活敏捷地思考,从而占有无限拓展的思维空间,获得众多的创新的答案和假设。
2.新时代美术教育在发散思维训练所起作用
美术教育的已经从过往消闲科目,培养少数的艺术家为目的改变起来。大众开始接受美术教育可以提高智能的术科,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美术科目已列为核心课程,在国外,高中也需将美术科列入核心课程。
少儿美术教育目的,再不是培养几个专业艺术家或从事艺术工作者,通过利用美术教育这工具,开发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角度,激发想象能力,加强联想能力,带动创意思维为重要目的。当前,美术教育面对绝大部分少儿,将来可能是从事发明家、科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师、家俬设计师、商业开发者、……甚至是普通工人、文员…….,当前,每行业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需要的人才都需具有发现、发明、创造、独立思考、创新、创意能力的人!
当前,利用发散性思维训练法结合美术教育,通过各种活泼愉快的美术课程设计,在某一点子上,激发内在联想、创造、创意的潜能,向四方八面想开去,强调不求统一答案.课室内没有已完成的课题美术作品,有的只是相关视觉元素参考数据,配合各种美术上各种表现方法,能快速有效表达孩子的所思所想。通过长期这种训练,孩子的思维开辟大了,活泼、生动、能大胆创奇、创新,热爱思考,在创造过程中享受更大的快感!作品虽然是那么的雅拙,如果只是用成人审美角度,那是太偏面,让我们去分享孩子创作过程思路,那怕是一条线、一点、一团色彩,那可能是孩子通过独立思考成果!
发散性思维美术训练法与传统美术训练法不同,在尊重传统的美的规律、视觉语言下,打破各种框架,挑战题材局限性,不求统一标准答案,目的还是让孩子思维全面开放,思考能力更广更宽,创意能力更无限发挥,老师的角色就是只是燃点鞭炮的小火引,让串串鞭炮爆发出去。
3.发散思维训练概念融入创意美术的教学方法
a.要照顾少儿的心理和生理能力,课程具体设计要从最简单语言出发,避免以深奥难懂的美术词语。那怕是从最简单线条、点、生活上小品,自然界一物,可以成为发散思维的引子。课堂内不要放置已完成的作品,但相关的视觉元素,例如:VCD,图片,实物,就要准备妥当。
b.「创意」的训练,注意创意并不是标奇立异,创意的训练是有门有路,创意可以来自生活、自然,创意可以从创新造形、创新组合、创新功能方面入手,创意并不一定要求合情合理,先从不合理出发,想象力才会无限奔驰,家长和成长切勿以不合理来否定孩子的思路。
c.「联想」的重要,联想并不是空想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先提供一定数量的视觉元素,可能简单到是一条线、一颗点、一个小文具,并要提供联想思考的方法,从造型方向联想、从相似性方向联想、从组合方向联想、从功能方向联想……,联想的结果是自由,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对与错区别。尽管少儿是第一次接触发散思维训练,创作出只是一个简单的新造形,就是进入个人创作的第一步。这与传统的美术教学最大区别,强调没有范本的美术课。在生活中、自然界中,都有很多新事物末被发现,让孩子在博览群书,细心观察基础上、经常地启动联想的按钮,为未来发明创造者而灌溉。
4.发散思维美术训练具体实践个案历年专心研究适合少儿心理和生理能力、配合本土文化、
社会创意大气候,利用下列20概念法则,开展设计各种课题:
1、中华文化、浩瀚如海: 中华文化五千年,浩瀚如海洋,历史文化、文学、文物、艺术、建筑、雕塑、手工艺……等,古人的民族智慧、思想和情感,推动整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科技的发展。适当选择题材,让孩子在认识中华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和人生品味,扩宽视野,投入热爱自己文化的根,加以继承和创造未来。选材方面要最注意从简单形象出发,能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共鸣,通过简洁言语马上引起孩子学习热忱,是最重要。并要留下想象空间,让孩子自由组合、创造新形象、新功能,让传统文化注入孩子个性、情感、新时代的气息。2、传统节日、认识文化: 中西方传统节日,每年都有很多,东方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西方有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节日就更多,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文化背景、传说景物、诗词歌斌、习俗礼仪、应节食物……把握节日文化重点、让孩子在愉快气氛中认识文化。课题设计上,亦要注意每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能力,从趣味、生动、活泼出发,通过图像、书本、装饰物,引起孩子共鸣,课题要给予发挥其想象空间、体现出孩子创造能力。3、本土文化、风情万千: 回归认识本土文化,也是视觉艺术教育重要一项目,通过认识身边文化意识的一景和物、本土特色生态,培养孩子关心小区,爱护小区,发扬小区文化、珍惜生态,观察留意身边一景一物、历史文化、宗教意识、新闻信息,设计相关美术课题。课题设计亦可配合数据搜集、访问小区、剪报纸,参观本地展览及名胜,题材选定后,注意介绍挑选材料,组合方法、主次安排,并注意在想象空间,要求创造一个新意象,充分发挥个性。4、时令季节、生活体验: 时令季节、春夏秋冬、寒冷与温暖,花开与花落,冰雪与太阳,生命生生不息……一切都是我们生活体验,引导孩子去观察自然,包括天气变化、花儿盛开、秋叶凋落、昆虫活动、季节游戏……题材多不胜数,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每天就在我们身体发生……,课题设计加入创造空间,引导创造不同新景象,让思维在空间中跃动,孩子的智力又进一步被发掘,潜能再被唤醒。5、美食玩具、息息生辉: 美食和玩具,是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美食玩具形式很多,引导孩子回忆生活经验,在观察外型、了解材料、品尝色香,特别是节日食品,我会注意它的文化意识,找出它的历史、由来、制作趣事,能引起孩子学习很多东西。课题上,注意景情的设计,留给孩子想象创造的空间,给孩子思考上的任务,将美食、玩具变成开发孩子潜能的引子,孩子都会热情投入创作的历程。6、爱的领赞浓情满载: 爱的力量是伟大,「爱」是人类间最珍贵,提倡以「爱」之情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正是「德育」的主旨,对爱的颂赞,范围就很广,爱父母、爱兄弟、爱姐妹、爱朋友、爱动物、爱环境、爱自然…….这和中国教育家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替「德育」观点一致。课题主旨从「爱」出发,设计情景、借景抒情,引发情感,大胆表现感觉和创造,不存在对和错关系,从笔触感觉情意投入,都是孩子最美的艺术品。7、虚拟世界、突破时空: 虚拟世界早在电影、电视、动画、游戏世界、文学小说存在,吸引无数人阅读和观看,无数电影工作者、动画制作人、小家,为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虚拟世界,让现实生活的人群享受时空穿插、远离现实的景象。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孩子,就是学习思维,思维其中一方向,是从现实世界中设计未来世界、虚拟世界,从不合理、荒谬的出发,容得下孩子的大胆创奇,孩子的思维在空间运转,孩子踏上创造性格人才的行列。课题设计从现实生活中,设计虚构情景,打破现实的空间、比例、配对关系,鼓励夸张和逆向的创想。所有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看成人如何引导这潜能的燃烧。8、名字概念、投入其中: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有中文名、英文名、或者别名,引导将自己名字个性化、情感化,或者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筑物、汽车、轮船……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建立自己品牌,有个人特色的形象,已经是潮流所趋,只要健康的引导孩子,创造自我个性,也是视觉艺术教育的主旨。9、组合形象、创建新象: 组合是创造新事物方法之一,通过两个或以上的视觉元素,它们之间可能有相关、也可以没有相关,让孩子习惯发挥思维能力,从不合理、荒谬开始,从造形出发,学会组合,孩子会发挥无穷想象力,可以编导它的故事、功能,往往令人吃惊,孩子潜能就要苏醒了!组合方式可以千变着化,组合过程中可能出现新形象、新功能、新产品。10、梦话世界、疑幻疑真: 我们生活是充满科学、理性、和社会行为法则的现实世界,可在数据库选取一个梦境的故事,让孩子进入一个睡眠面纱笼罩下扑朔迷离的世界。思维在空间自由跃动,将荒谬故事情节重新组合表现,没有对与错的法则,重要的画面是不是自己去经营和创造。亦可以自已创造一个梦境,只需注意一些构图法则,都能画出很漂亮作品。11、功能转换、发明先兆: 现实生活中的每种物品和用具都有它的功能和用途,思维上我们都容易固定他的用途范围。这个思维训练方法是将对象的功能转换另一用途,孩子思维是大胆、活跃、灵动,老师燃点孩子的思维引子,惊讶孩子的创造能力。回顾身边的科技、工业新产品,无不是大胆构想,从不合唱走向合理!从小孩子领会到各种创造方法,受益终身!12、角色更替、全新形象: 人类世界、动物世界都有他们固定的角色,他们有各自职业、有各自性格、有各自优点和缺点,他们身上特征、服饰都不尽相同。这思维训练方法,是打破固有模式思维,角色交替,出现的效果,是孩子兴趣提高了,为自己创造全新形象感到自豪,创造源自大胆突破固有思维和框框。家长要欣赏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过程,真是最重要的!13、拟人物化、生命再现: 世间上一朵花、一片叶、一条草、一件食品、一个水果……,成人世界可能视为平凡不过东西,每天都有身边出现。但是孩子眼中世界是不一样,眼前物品赋了生命的话,孩子象有了朋友,他还会和物品对话聊天,那是正常的儿童心理。让生活变得多彩,引导孩子将眼前物品,赋予情感、五官、肢体、为它打份得最漂亮,来到孩子世界,愉快玩耍。通过「美育」活动,孩子的情性将会改变,让孩子感受生命可贵,积极人生是「德育」的主旨。14、妙用线条、趣味无穷: 线条是孩子在纸上笔触留下痕迹,每条线条都有孩子的个性和情感,线条运用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智能。方法是多样,需要灵活变通,可以没无意识的线条上找出有意识的形象、从有意识的线条形象组合新形象、将线条赋予生命……,以线条运用设计课题,要注意目的性,思维方向性,引导孩子掌握开始思维的锁匙。15、微观世界、缤纷多彩 引领孩子从现实生活走进微观世界,例如昆虫世界、花卉世界…….观察、发现是一个精彩世界,从观察造形,了解牠们生活,寻找小生物的生活智能,用简单语言,引导孩子学习小生物生活精神,积极生命、爱护生命、万物共存、天地同建、贡献光辉的人生态度。表现手法可使用拟人化、比例夸张法、比例癫倒法、虚拟法等创造课题。16、宗教故事、牵动情感 每个宗教故事、民间故事、传奇人物、文学故事、童话小说……等,都有感人肺腑的情节、正义豪情、引人向善、改邪归正……,找着每段故事的精彩内容,激发情感,并以视觉艺术语言加以夸张表现,孩子对喜、怒、哀、乐的表达是直接和夸张。17、意象设想、突破传统 对少儿期的创意训练,掌握一定表现技法,可以接受更强挑战,在香港中学会考题目,先设计出一个意景要求,一般都不是单纯的现实景像,需要思维探索,在现实中零碎景像,学习挑选、组合,组合是自由多变,构图注意主次要求,对比大小,色彩配置要求多较高。这类课题,对于儿童期习惯了创造性思维和有一定造型能力、技法,就能容易应付。18、大师足迹、择优学习 东方、西方历代大师,艺术历程给我们无价宝库,不同表现方法和题材,少儿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提高了品味,影响深远。每一大师都有他的理论、和表现技法,要认真分析和学习其内涵,不要光临摹一次大师作品就算完成。用大师理念、观察方法、学会用自己题材,创造个人作品。19、创造怪物、走进生活 怪物,人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但是在不同年龄段孩子都很喜欢创造怪物,因为创造空间无限制,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课题设计可以是多方面,可以从一个基本形出发,学会添加,或多个基本形组合,或从功能方面发挥…….创作要求注意避免血腥和暴力,并和我们生活连在一起,走进生活,融合相处。20、写实逼真、色彩奥秘 想象力的训练,开发了孩子的智能,观察能力强多,思维敏捷多,处事态度认真多,学懂解决困难,学懂欣赏自己和别人。一部分学生向往写实,逼近自然,加强学习色彩关系,空间处理,很快能把握。我们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让艺术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童翼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