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重阳节登高蚌埠这20座山,我只爬过2座

发布时间:2016-9-6 15:25:56   点击数:

大独山

位于京台高速公路东侧,主峰偏南,海拔.8米,是蚌埠市区最高的山。该山南坡陡,北坡缓,脉长约1.8千米。大独山也是蚌埠与怀远的界山,沿山脊线以东属市区,以西及北部地区属怀远。

黑虎山

历史上曾称过马牙山,为怀远涂山脉延伸脉段。长2千米,宽1.5千米,面积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米。周围连绵10余座丘陵,峰东有徐小山,峰北有茨山、蚂蚁山、周家山、许家山,峰西有熨斗山、石门山等。该山南坡陡,北坡缓。北部有石巷水库,山腹内遗有深挖洞时期空军部队开凿后又废弃的战备指挥所。北坡植被厚密,树种较多,乔木灌木兼有,并栽植了大片石榴林。

秦家山

位于西南郊秦集乡境内,又称秦小山。山南紧傍秦集,海拔45米。

张公山

山势近南北向展布,面积21.3公顷,山顶海拔71.2米。四面坡度和缓。据《凤阳县志》载:明嘉靖时,山即名张公山,筑有寺庙,年年春日行庙会。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曾屡次绿化,年辟为张公山公园。年在山顶建成35米高的望淮塔。东麓有年南山公园扩建时移葬的马祥斌墓。

小黄山

山土色黄,峰顶浑圆状,海拔58.6米,坡度和缓,面积12公顷。因山北有山香铺,又称香山;山下曾有王氏世居,亦名二王山。山东部设有地震台。该处深层地下水水质优秀。

小南山

原名蚌山,面积8公顷,山顶海拔44.2米,山石余脉迤逦向北,深入淮河中,地基坚实,因此成为当年津浦铁路跨淮河大桥首选基址。百年前淮上军曾在小南山阻击辫子军北蹿,双方激战六七小时。年建“淮上军烈士纪念碑”及烈士祠,翌年被倪嗣冲下令拆毁。年,安徽省政府代主席方振武派工兵修建,更名中山公园。年,山北辟建公共运动场,有篮球场、棒球场、球场等设施。年,日军拆毁马祥斌墓,建神社,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神社被撤除,山上仍遗有“昭和七年”字样的石柱。解放后,小南山相继设立广播台、电视台。年在山南建“万岁馆”。前后有蚌山公园、中山公园、小山公园、南山公园之名,年6月定名为南山儿童公园。

老虎山

主峰海拔.6米,面积83.3公顷。四周坡度最陡达50度。旧《凤阳县志》载山上曾建有虎山寺,又名净慧寺,已废。年在山北筹建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后更名为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建国后空军部队入驻,划为军事管理区。

陶山

北与老虎山、南与燕山构成一线山丘屏障,海拔80.7米,面积23.3公顷,山峰浑圆,两侧有较宽谷地。北侧曾有凤怀古驿道通过。

燕山

因山势若大雁,曾名雁山,后雅化为燕山载入史志。占地公顷,主峰海拔.8米。解放后燕山东部为部队营房,年解放军坦克学校自宿县迁入。山南有回民墓地。

小王山

位于南郊雪华乡境内,海拔33.9米,系境内最矮的山丘。因山下有小王庄,山上多王姓坟墓,亦称王坟山。山东侧紧傍淮南铁路,山下置铁路南货场。

铅山

山顶海拔40.8米,蕴藏铅矿,储量不明,未开采,山下被施胡李、施家圩、小张家、钱家、胡家等小村落环绕。

雪西岳

曾名峰子山,又称陈家山;明初回民迁居此地,山西北集居回民,还被称为回民山。志载山麓上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郭子兴裔孙的墓葬。后定名为雪西岳。面积45.3公顷,脉长1.5千米,宽不足0.5千米。被京沪铁路和成功路中分,北峰海拔41.4米,有回民墓地。南峰海拔43.6米,西北部为广电中心。早年的开山采石大坑积水成塘,即害人塘。东部正在建设龙子湖北公园。

曹山

曹山与雪西岳夹峙龙子湖。据《凤阳府志》载,三国时曹操曾驻军于此,故名曹山。又名双龙山、曾山。山脉长2千米,宽不足1千米。山呈马鞍状,有北南两峰。面积.6公顷。京沪铁路和成功东路把曹山分成3段:北曹山海拔.2米,山坡较陡。山林以黑松、湿地松、侧柏为多,林相相对完全。中曹山海拔63.3米,有西有烈士陵园、人防设施,东部部份山场为学校租用。南曹山自北向南平坡缓降,南麓有明朝东瓯王汤和墓葬。

锥子山

又名白石山,脉长1.5千米,近东西向展布,占地86.7公顷。主峰海拔95.4米,汉朝曾在山西麓建有栖岩寺,寺中立有8宝塔。隋唐时期,该山建有水馆、龙凤桥、点将台等,有八大景、八小景。历年开山采石,将山分为东西两半。西山为铁路单位据为军事管理区,古栖岩寺在其内。明洪武年间栖岩寺重修后,为凤阳龙兴寺的下院。现存古寺基址、唐朝银杏、石屋。《凤阳府志》记“寺有石屋,宋高宗藏御书于此”。塔在铁路单位施工时炸毁。东山有数处开山采石留下的山塘。其南有近些年新建的栖岩寺,寺后为年建设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因松线虫病害,山上的松树被一次性伐光,改植刺槐、麻栎等树种,东部环山路两侧为义务植树基地。

老山

山北一段称崂山,山东北一段称马益山,山南一段称洪山,并与凤阳县马鞍山连成一体。山势呈北西向展布,长2.5千米,宽不足2千米,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偏西北,海拔.7米;西北坡陡而短,东南坡缓且长。老山北部的小山平山已辟为公墓区。环老山北、西部为新殡仪馆、刑场、垃圾填埋场。山南部为奶牛场。

黄泥山

面积20公顷,呈南北走向。立两峰,相距1.5千米。南峰高,海拔68.1米,山上多黄土;北峰较低,产青色花岗岩。

东芦山

山势近南北走向,长2千米,宽1千米多,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南部延伸到凤阳县境内。传东汉三国时,鲁肃曾驻兵于此,山上遗有金、银、米、面四大窠屯。《凤阳新书》记两晋时山下建有东、西鲁城,故又名鲁山,亦称炉山。东芦山主峰.2米,为蚌埠第二高峰。山北坡高陡。

西芦山

西芦山与梅花山山脉相连,之间散布着大小不等的7个山头,占地总面积公顷。西芦山近东西走向,长宽各为2千米,主峰偏北,海拔.2米;梅花山主峰海拔86.6米。因山上多产赖石,又称赖山、石头山。两山系龙子河发源地,山势都是北陡南缓。近些年西芦山的桃林已成为市民春游赏玩之处。

黄营山

旧称小石山、焦山。海拔79米,山体呈浑圆状,坡度平缓。《凤阳新书》载:焦山西侧有明朝尚书顾佐祖墓,南侧有名儒焦千芝墓。山西北有黄营子村。

杏山

位于梅花山东南1.5千米处,与西芦山南麓相连。《凤阳府志》称为银山。《蚌埠市志》记相传三国时,隐居西芦山之吴人董奉,常为人治病,而不收分文,仅求治愈者在西芦山南小丘上植杏树,久成杏林,该山因之称为杏山。

注:部份山的图片暂时缺失,敬请原谅。









































拉萨白癜风医院
咋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12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