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佳节又重阳

发布时间:2016-8-31 15:46:58   点击数:

佳节又重阳

今年的重阳节是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易经》中把“6”定为阴数,把“9”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构成,到了唐朝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尔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9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久长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重阳起源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的《楚词》。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9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久长,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叙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朝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朝,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身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1直流传到清朝。

年,我国把每一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奇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敬老、尊老已蔚然成风,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道上一声祝愿,送上一份安康,吉祥而温馨。

重阳传说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1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每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也因病差点儿丧命。病愈以后,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周访师寻道,终究找到一个有奇异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夜以继日苦练,终究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1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学成,应当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1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在九月初九的凌晨,恒景按仙长的吩咐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1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候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风俗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

九月9,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放风筝等活动。

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风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到达赏心悦目、健身祛病的目的。

赏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存了“晒秋”特点。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制无定法,较为随便。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贺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行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集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意味长寿。

饮菊花酒菊花含有养生成份,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插茱萸古代还盛行九九插茱萸的风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放风筝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带有浓厚的民俗色采,并与各地农时相干,构成一种节令性的活动。从我国地理气候来讲,北方地区,一般自十月起,玩赏和制作售风筝者,逐步活跃。在放风筝时多昂首远视,绿地、蓝天还可以避免、减轻近视眼。

本文选自古典书城









































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白斑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11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