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

发布时间:2015-5-18 12:17:37   点击数:

重阳登高

赏菊也是重阳的节目之一

重阳最为普遍的活动,要算插茱萸和登高了这天,人们都要头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山游玩在魏武帝写给钟繇的书信里就说:“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可见三国时代,已有君王在重阳节赐臣下菊花而簪之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古名越椒《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摇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戴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时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

旧日,每逢重阳有插菊的习俗,不少人在自家的庭院中堆叠菊山,饮酒赏花作乐唐《辇下岁时记》里载:“长安宫掖在九月九日争插菊花”这种情形在民间也很普遍,大诗人杜牧就在《九日重阳节敬老活动齐山登高》一诗里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重阳为什么要登高呢?有关的掌故不少

《赏菊图》

重阳糕、讲武习射等

重阳过后即是“霜降”古人都赶在霜降前登山挖草药,采山果,猎禽兽当紧张的秋收冬藏工作大体安排就绪了,山民也就趁闲在山上饮酒欢聚,喜庆丰收他们将这个活动称为“高山会”或“登山会”重阳之所以要登高,据魏文帝《与钟繇书》说是:“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是以重阳含有长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会”的说法

簪菊、插茱萸

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那是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为专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重阳糕十分讲究重阳节突击敬老图片,糕上嵌以蜜饯、枣脯唐时,因为刘禹锡在做诗的时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阳节又多了一个典故,叫做“题糕”《邵氏闻见后录》载:“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

插茱萸、登高

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中说:“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古代重阳节还是骑马练兵、讲武习射的节日《礼记·月令》里就记载着古代帝王九月狩猎练武的制度南北朝时,规定重阳节是军事操练的节日据《南齐书》上说,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立王重阳节手抄报资料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阳节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以后就规定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期相传,现在流行的重阳糕,就是从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唐德宗时,曾规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为岁时三节令在重阳登高时,唐德宗还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锻炼骑术此风一直沿袭到清代,直至民国,当时曾衍用重阳登高习武的意义,定九月九日为“体育节”

据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菊花酒能治头风明目,平肝清热古时人们认为久服能延年益寿,是我国古代民间最实用的著名药酒

九月是菊花盛开之时,故有“菊月”之称古代,有的地方还举办盛大的菊花宴、菊花会直重阳节手抄报花边至今日,每逢重阳节,全国各大城市还举办大型的菊花展和游园娱乐活动,便是这种风俗的继承和发展

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我国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也称“敬老节”

饮菊花酒、赏菊,这也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吃重阳糕

赏菊饮菊酒

















































































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专业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1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