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老人节日 >> 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
茱萸是秋季成熟的椒科植物,在古代人们习惯在这天,“折茱萸房,以插头”说是可以辟恶气,抵御初寒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够驱风逐邪、稍积祛寒的茱萸在民间成为驱病疗疾的巫术用品《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而悬茱萸子于室内,即有“鬼畏不入”的效果重阳成熟的茱萸具有如此神奇的驱邪效用,人们自然会对它另眼相看,将茱萸称作“辟邪翁”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重阳节突击敬老作文、登高塔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喻示着人生旅途中的丰收季节和饱满的生命张力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赏菊并重阳节的来历简介饮菊花酒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代《易经》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众所周知,重阳节有三大节俗,“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这些习俗源起何处?仅仅因为秋高气爽可享登临之乐、秋菊鲜美可品清酒之芳?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重阳节敬老活动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茱萸佩
吃重阳糕
登高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