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我不服为什么李白可以连过两天重阳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你不要问小联重阳节放不放假
年纪轻轻的难道不应该把重阳节的时间
拿来补国庆的课吗
关于重阳节
你不知道的可多了去了
就这些?对不起,这个答案我只能给90分。重阳节还有哪些冷知识是你不知道的呢?重阳节原本只是宫廷节日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原型: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也者,心也。内火也者,大火。九月内火。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中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告备于天子。尝牺牲,大飨帝,是日也,提到祭祖,我们总是首先想到清明,不要忘了,重阳节与清明节、中元节、除夕并为我国四大祭祖节日。祭祖是重阳节古有之意,早在先秦时期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如今,很多地方的人们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甚至在有些地方,重阳比清明更为重要。福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日子,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为什么李白过两天重阳遭此两重阳?菊花何太苦,今朝再举觞。昨日登高罢,这首诗是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登高之作,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属于第二次登山宴赏。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重阳吃什么云令人长寿。饮菊花酒,佩茱萸,食蓬饵,九月九日,每逢佳节胖三斤,吃货们一定迫不及待想问,重阳节该吃什么?最传统的食物是重阳糕,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蓬饵,用以代替登高习俗,寓意百事俱高。同时,各地的重阳节又有五花八门的各种食物。?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江苏省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浙江省桐庐县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四川省南溪县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在这个富有诗意的节日里,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会给依旧炎热的厦园染上一丝淡淡的秋意。向你挂念的人和挂念你的人问一声好吧,一句平安快乐,会化作吉祥符咒,护佑你一生。
今日小编
杨童雅
审核
陈昱昊
稿件来源∣网络
投稿
aufeshelianwx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