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走进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张智光2017丁酉

发布时间:2021-1-31 18:14:29   点击数:

走进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张智光(封面)

走进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张智光

前言

中国竹文化是代表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是汉民族的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从古自今,中国人喜爱竹子中空有节、竹枝坚韧挺拔、竹叶常绿不凋等自然属性。竹子亦常被喻为高风亮节的君子。

所以,擅长水墨国画竹子的张智光(笔名张子轩)画家,也如竹一样铸就了竹子的气节、品质和精神。他的竹画,布局严谨,疏密有致,浓淡适宜,趣法自然。有王绂郑燮精髓,笔法劲健,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气氛酣畅热烈、笔法劲爽豪纵,视觉形式美感极强,真实再现了井冈翠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劲拔高节,虚空中心,傲霜斗雪,充分表达了竹之高贵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素雅高洁。表现出作者注重以健康的思想情调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审美特征,是别出心裁,富于创造,让人精神焕发的好作品。

目录

一、张智光个人艺术简介/配图

二、书画名家张智光书画个展及艺术交流活动剪影/配图……(6——13)

三、《时代先锋:书画名家张智光翰墨丹青耀中华》

纪念邮册正式发行/配图…………………………………………(13——16)

四、书画名家张智光《子轩工作室》一瞥/配图………………(16——17)

五、张智光(子轩)国画水墨翠竹、水彩金竹欣赏…………(17——27)

走进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张智光

鲵影萍踪策划设计撰文

(年12月5日)

张智光,笔名张子轩,年出生于海南“翠城”五指山市,职业书画家,祖藉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现居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海三路。海南五指山市——“翠城”,竹林连片,童年时代的张智光(子轩)深受浸染,喜好画竹,故7岁踏上画竹之路,临池不辍,至今终成饮誉中外专工竹子国画的岭南画派新秀、著名书画家。

学生时代的张子轩十分酷爱画画,常常以《芥子园画谱》为范本临摹学习,以周边乡村的花鸟竹木和身边的老师为画的对象加以勾画描写,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青少年时期岭南画派“注重写生,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中国画艺术风格对他影响很大。岭南画派“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的作品,他特别喜欢酷爱,常常临摹练习。他对竹子情有独钟,对画竹有很好的天赋和领悟,尤对元明时期以来中国传统国画的竹画大家高克恭、顾安、王绂、郑燮(号板桥)顶礼模拜。张子轩出生于军人家庭,受父亲的影响和薰陶,耳濡目染,磨练了他刚毅果敢、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说一不二、敢作敢为的作风。即使在中学、大学读书时期,但对于竹子绘画的爱好从未

间断。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工作条件很好的环境和工作单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生俱来就有不解之缘的书画专业,自立门户,师承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王佩原,做一个职业书画家。并且,潜心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国画,专攻竹画技艺,常常以高克恭《墨竹坡石图》、夏杲(gǎo告)《修筠拳石图》、顾安《拳石新篁图》、郑燮《竹石图》等先师画竹珍品作为范本而研习攻克,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再到章法布局,以及竹子形态的捕捉、竹子特色的掌握等技艺上下功夫,比较系统完整地掌握了竹子绘画基本规律,从中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规律性技能和可运用自如的运笔技巧,并臻于完善。画家张子轩的竹子国画创作艺术是在继承中国画传统和王佩原师傅艺术精神的同时,以开放的态度,注重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深度地直面生活、时代,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在重体验的基础上重表现,形成了特殊的水墨表现风格。并且,他每年还安排一定时间到井冈山竹海去采风,进行对竹子的观摹和写生,以提高画竹的意象意境,升华竹画品质和内涵,丰富其竹画的形态神韵,从而达到其趣法自然的飞跃王国境界。

近几年,张子轩曾在佛山、珠海、广州、阳江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和联展。今年10月,张子轩与著名毛体书法传人黑子(黃选民)联袂应广州市花都区政府邀请举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八十周年——子轩黑子书画双联展”。其双联展深获书画界和社会高度评价,参观人次数万之众,在广州激起了不小的轰动和影响。广东电视台、花都电视台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所以,擅长水墨国画的竹子画家张智光(子轩)的作品——水墨国画竹子、和水彩国画金竹颇受中外书画行家、爱好者和收藏界客商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10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