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人为什么要过节
张祥龙:“节日”现象学刍议
壬午(西元年)春节刚过,报上有这样一则消息:北京禁放法规面临挑战。它说:
八年前,即年12月1日,北京市实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最初一两年,春节期间几乎听不到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没有了烟雾的污染,没有了血淋淋的外伤,更是节省了一大笔钱财--许多人为之欣喜不已。但是,八年后的情形又如何呢?今年北京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声音不绝于耳,火警频频。......一位民警曾这样对记者说:在一些大喜的日子里,明明知道有禁放令,但是看到群众那种兴高采烈的样子,就手软了;何况法不责众,也不好去深究。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代表性。[ii]
这条消息显示出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中国的尴尬处境。现行的官方节日中,春节是唯一的一个传统节日,但就是它,也在中国自己的许多大城市中被禁哑了。对于有过以前的春节体验的人来说,八年以来的除夕夜和春节期间,北京和那些禁放城市就如死一般地寂静。尽管年年有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有(越来越商业化的)庙会,但人们还是感不到多少节日气氛。富人们开始以旅游过节的方式逃离节期中的城市,但小民们毕竟还想过节,顾不得烟雾污染、血淋淋的外伤和一大笔钱财的花费,[iii]也顾不得受到惩罚的可能,非要偷放那几挂炮仗、几筒烟花不可,其兴高采烈让明明知道有禁放令的民警先生们都手软了。其他官方节日中,人们倒都是规规矩矩,对比之下,这种春节的狂热就更是令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