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国学民俗——重阳节的习俗

发布时间:2016-10-7 12:13:44   点击数:
国学民俗——重阳节的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老人节。重阳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句始而观清都。”按照阴阳五行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属阳,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而老人节一说,则是因为九为阳数之极,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与重阳节相关的习俗有很多,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重阳米果、插茱萸等。其中登高一说,始于民间传说:在东汉时,汝河出了个瘟魔,相邻一带的百姓天天有人丧命,苦不堪言。有个叫恒景的青年人,父母因瘟疫死去,自己在大病之后,出门访仙学艺,以期除掉祸害。恒景四处访寻名师,后来拜下一位法力无边的仙长,从此刻苦学艺。这一天,仙长对恒景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会出来作恶,你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他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回家。第二天,恒景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一座高山上,给他们分发了茱萸叶和菊花酒。中午时,瘟魔冲出汝河,刚到山下,就闻到了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立刻体力不支。恒景见状,手持降妖宝剑冲出,很快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除了登高外,佩带植物也很有渊源:晋代葛洪曾在《西京杂记》中说,人们在重阳日戴茱萸,也有人戴菊花。此风历代盛行。宋人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模样相赠佩带的。清时的重阳,北京人还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在有的地方,人们则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如在福建莆田沿海,人们纷纷到湄洲妈祖庙或天后祖祠、宫庙祭祀,希望得到神灵庇佑。在当地,三月被视为小清明,重阳才是被看重的大清明。

感谢您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404.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