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2/11 12:31:32 点击数: 次
辛弃疾曾在《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说: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意思是说,他只恨古人没见识过他的狂。想他二十岁南归时,文武全才,又帅又有钱。皇帝和许多朝廷重臣都很赏识他,因此他的确是有狂傲的资本。然而他在政治上失意后,到60岁火气还是和年轻人一样大,口气还和年轻时一样狂。庆元四年前后,辛弃疾在瓢湖闲居。某一年重阳节,心血来潮要陪老伴去看菊花,结果没看到。马上填了一首鹧鸪天,把全世界都给骂了!在这首词里,辛弃疾一边吹自己的牛逼,一边歌颂菊花,还有一点小幽默。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究竟写了什么。一、《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赏析《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南宋·辛弃疾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往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漫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词作意译:人间遍地膻腥,臭不可闻。古往今来,惟有酒香才能麻醉人。自从隐居到仙境,每天忙着欣赏歌舞。又到重阳节了,于是邀上老伴儿,一起去赏菊。哪知到了花园里,却没有看到花。咦,菊花它躲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它还没有开!菊花在什么时候才开得灿烂呢?还差一整夜的风霜跟严寒。在这首词的开始,辛弃疾直接枪挑一根线,棍扫一大片,给尘世间下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充满了腐臭气的场所。要想在这个场所里活得自在,只有每天用酒香来麻醉自己。但是一直饮酒会饮醉,多误事啊,所以他隐居到了铅山瓢湖。“自从来往云烟畔”,就是指他隐居的地方。他在那里盖了一百多间房,种了成千上万的橘子树。过神仙生活。什么样的神仙生活呢?他前先娶了一妻七妾,还养了一班歌舞伎,每天看她们唱歌跳舞。自己填好的词,也交给她们演唱。但是,这样的日子过得太久了,太无趣了。到了这一年的重阳节,他自己差不多快六十了,他老伴年纪想必也差不多。他心血来潮,感觉应多抽点时间陪妻子,于是带着她一起在花园里赏菊。谁知却找不到菊花,他一生气就开骂全世界了。以上就是辛弃疾创作这首《鹧鸪天》的一个导火索,因为这个事情,他借题发挥,想到了菊花为什么会“躲”起来。它为什么要躲起来呢?因为它性格孤傲,就像晋代隐者陶渊明。没有一夜严霜,它是不会开花的。它“躲”起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间是个“臭腐场”。等天降严霜,好好地给人间消一消毒,它才肯出来呢。这么一想,辛弃疾顿时感觉这菊花和自己有一点点像了。因为他自己也是为了避开人间的臭味儿,才跑到“云烟之畔”来隐居的。就像他在《贺新郎·甚矣吾衰矣》里提到的那样,感觉自己年纪渐渐大了,从前也没几个朋友,现在还都四散了。所以,开始幻想和陶渊明这样的人交朋友。只恨大家没有生在同一个时代。《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里的“菊花”,就等于是他想象中的陶渊明。所以“寻菊花无有”,就等于“寻知音不遇”,怎能让人不生气呢?二、辛弃疾的隐居生活辛弃疾南归以后,一开始也曾得到皇帝和杨、叶二位重臣的赏识。后来他的靠山失势,他本人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排挤,不得不隐居到浙江上饶。从他后来的词作来看,当初他南归时,在北方应该没有留下什么亲人。所以他是带着全部的家当来到南宋的,再加上朝廷给他的赏赐,一开始还是挺有钱的。他和同是归正人的范邦彦家结了亲,范邦彦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当妻子。后来他又一口气娶了多名小妾。如今能查到名字的就有七位之多,分别叫:整整、田田、香香、钱钱、卿卿、粉卿、飞卿。一般人听到辛弃疾隐居,以为他一定是和杜甫一样去过苦日子。其实才不是呢,至少一开始不是这样的。根据《稼轩记》记载:辛弃疾从淳熙八年(公元年)已经开始在瓢湖一带修建房子。他一口气建了大约一两百间房,还陆续种上了大量的株松树。他娶这么多小妾,还蓄养歌姬,主要不是为了“讲排场”。因为他老伴的亲娘,也就是他的岳母是赵氏宗族的皇亲,他不能丢了份儿。并且蓄养歌姬是当时南宋文化圈儿的一种习惯,蓄养姬妾事关颜面。他也正好天天填词,交给歌姬们去编排演唱。其中那名叫整整的歌姬,就是他七位小妾中最擅长吹笛子的人。后来因为他的老妻生病,他请郎中来看并允诺对方,如果能救回老妻就把整整相送。最后老伴得救了,小妾整整就被送走了。这么看起来,他还是对老妻比较有感情。所以在这首《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里,他会想到在重阳节陪老妻去看花。看不到,还会因为失望而发脾气。他是在责怪自己,平时看小妾和歌姬们歌舞的时间太长了,忽略了老妻。辛弃疾南归之后一直不得志,隐居时间长达四十年。刚开始过的还是神仙日子,后来就出现经济困难了。最后他的姬妾全部都被遣散了,老伴过世了,小妾送走了,朋友也四处分散了。不过从他后面的词作看,他的性格依旧和青年时代一个样。还是嫌弃这个满是腐臭的世界,还是在盼望着与“菊花”一样品性高洁的人做朋友。结语《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下半阙写得比较有趣,因为辛弃疾将菊花“拟人”,让它“避”了重阳。菊花是重阳节开花。但是菊花性傲,就算老天规定了它要在重阳开,气候不合适,它还是不肯听命开花。所以就悄悄地躲了起来。这一点是不是和辛弃疾本人也很相似呢?可见,只有菊花才是辛弃疾的知己。现实世界里,辛弃疾的品格就和秋菊一样高洁。他志向远大,一腔热血。二十岁领兵抗金,冒着杀身灭门的风险,毅然投奔南宋。可是南宋浑浊腥臭的朝堂上,根本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他本来时常借酒浇愁,他的贤妻范氏曾经在窗户上题字,劝他戒酒。于是他只有寄情于填词,然后再请姬妾们演唱。沉迷作词的时间太长,他又感觉愧对了妻子。所以想在重阳节带她去赏菊。菊花性傲,也不应该避开他和他的老妻。因为他们并非俗人。辛弃疾要怒,也应该怒“不识趣”的菊花。可是他不舍得骂和自己品性相近的菊花,只有提笔怒骂这人世间是一个“臭腐场”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50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