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聚焦生活日复一日的独行者记独居老人

发布时间:2025/6/29 12:16:50   点击数:
黄昕洋龙凤瑶

记者黄昕洋常上晖

图片常上晖梁若谷

视频凌瑗袁馨宇

编辑年10月25日,78岁的张斌像往常一样来到小区路口的菜市场买菜。今天他买的是一把葱花、一个辣椒、一把香菜、一把青菜和一点猪头皮,这些食材已经足够解决他自己的午餐。今年的重阳节,张斌没有什么特殊的计划,对于独居多年的他来说,一个人过节已是常态。像张斌这样的独居老人并不是少数。独居老人,是指身边没有子女或其他伙伴,因为丧偶、分居等原因单独生活的老人。《“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预计在年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规模将达到1.18亿。00:59重阳节特别策划视频独居:不愿麻烦子女张斌已经独自住在广西来宾铁路家属区10年了。他习惯在午后看报纸,身高厘米、体重斤的他坐在藤椅上显得有些瘦弱,看报的时候偶尔向前蹬一下脚,藤椅就会前后摆动起来。每当看报时,他都会戴上自己用了10年的老花镜,手指跟着眼睛看到的字慢慢移动,把看到的内容小声地读出来,有时看到精彩的地方还会大声地重复好几次。张斌家里舍不得丢的报纸本报记者黄昕洋摄张斌今年78岁。上世纪70年代时,他经人介绍认识了老伴并结婚,和老伴一起生活了40年。年春节,张斌的老伴因病去世,他们唯一的儿子张刚也一直在外租房打工,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以前虽然也没多热闹,但还有人跟你拌嘴,现在,就剩我一个老头子了。”张斌一边给绿萝浇水,一边笑着说,“其实也习惯了,一个人那么久了,多少年都过来了。”和张斌一样独居的还有83岁的刘方。年,刘方的老伴去世,刘方就开始了独居生活。刘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在南宁定居,刘方曾去和他住过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他最终选择一个人回到来宾居住。刘方的二儿子在越南生活,因为距离遥远,父子见面的机会寥寥无几。虽然小女儿刘慧也居住在来宾,但刘方却不想搬去和她一起住,“她有自己的家庭了,不想麻烦她”。生活:习惯变成常态“每天在固定的时刻做固定的事,不需要看钟,都养成习惯了。”刘方表示,两年以来,自己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下棋,是刘方最大的爱好。刘方的腿患有严重的风湿,常年双腿疼痛,上下楼不太方便,但每天中午,他都会颤巍巍地下楼去和其他老人下棋,一下就是大半天。到了下午五点半,刘方就准时回到家里,煮上一锅粥,配上几根“头菜”吃。张斌的生活作息很固定,早上7:00准时醒来,一个人煮粥、锻炼,一个人买菜、吃饭,一个人读报、散步……对他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常态。每天午睡醒来后,张斌都会在床上做20个仰卧起坐,有时候还一边做,一边“一、二、三”地数出声来。10年前,张斌的老伴为了他的健康着想,强制要求他每次午睡醒后做20个仰卧起坐。他回忆道:“刚开始不情愿做,但后来坚持着,坚持着,就成为习惯了。”张斌每日照顾的各类绿植本报记者黄昕洋摄照顾绿萝也是张斌的习惯之一。这盆绿萝是张斌的孙女在年从深圳给张斌带回来的,他一直悉心照料着。8年以来,张斌每天早晨都要去给绿萝浇水,然后静静地看上一会儿。“平常就给它浇浇水,摆弄摆弄叶子。”张斌把这株绿萝比作陪伴自己已久的“老朋友”,“没什么人陪我说话,我就看看它,也算在和它聊天了。”一个人:生活总有些不便水电费是每个月都需要缴纳的。刘方行动不便,他的水电费都是小女儿刘慧代为缴纳的。而张斌则需要自行去交水电费。张斌每次缴纳水电费的时候,都是使用现金。张斌有一个手机,但他只会用来打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55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