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外省人总结出在海南生活的潜规则
兴隆金色阳光休养中心欢迎您
报名
要了解一个人,要与之相处;要了解一个地方,同样要与之相处,来过才会懂得!让一个在海南生活的外省人,告诉你他眼中的海南!可以先从几个潜规则说起,或许不应该称为潜规则,更应该被称为习俗、习惯。或许,会让你更了解海南............在兴隆也是一样的,兴隆的民俗更好,因为多是归国华侨。素质很好的,只有来你才能体会到!
第一个潜规则,所有的餐厅都有茶位费,按人头算。上菜前先上一壶茶,最常见的是铁观音、普洱、菊花。茶壶离谁近,谁就负责帮周边的人斟茶。而别人帮你斟茶的时候,你需要稍作推辞,说让我来吧,以示感谢。
点菜的时候,一般年轻人都会喊帅哥、美女,年纪大点的人会喊小弟、小妹,而不能直接喊作服务员。
第二个潜规则,就算满桌子人都在讲海南话,只要有一个人讲了一句普通话,所有的海南话都会开始切换为普通话。这一点,可能会引起很多不讲海南话的外省人的共鸣。好在我大多数海南朋友的普通话还不错,但偶尔会遇到一两个普通话捉急的,却又非要讲普通话,我只能跟他说:“你讲海南话吧,我听得懂。”然后他才会顺畅地跟我讲海南语。
就算如此,一旦他讲完,我用普通话回答之后,他又会不自觉地切换回普通话频道。让人听得好捉急。
而与之对应的,是我的家乡。在那里,方言就是强势的存在。就算是电视台拿着话筒用最标准的普通话采访街头的人,大多数人都还是用家乡话回答。
当然,这并不代表海南人对方言不看重。当考虑到在座者听不懂海南话的时候,切换语言是对其的尊重,对“自我”的放低。很多海南的朋友,似乎天生就有“站在对方立场上想”的本领(又或者是从小教育如此),和他们相处总会被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些细节甚至自己都还没注意到,他们却帮你提出来。
第三个潜规则,海南人都爱吃鸡如果能做到“我知道哪里有个不错的餐馆下次一起去啊”,效果更佳。海南人看重吃,但不是乱吃,也重视养生。
说到海南人的吃,我一直比较不解的是——为什么海南人都爱吃鸡?餐桌上总少不了鸡。
最深刻的印象是,海南人过年一定要吃鸡,客人来了更是要杀鸡。到朋友家玩,朋友全家人总是全体上阵,杀鸡、拔毛、煮熟、切块,忙得不亦乐乎,真是“无鸡不成宴”。但有一个令他郁闷的事情是,海南人煮出的白斩鸡都比较硬。农村的鸡都是自己家养的,特别香。第一天吃到那么好吃的鸡肉,对于一向贪吃的我来说实在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的牙齿不行了,可是又不舍得把鸡放下,结果最后我吃什么东西都牙疼。外地很多朋友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牙齿有毛病的,先把牙齿搞好了再去海南玩,因为在海南有很好吃的白斩鸡吃,但吃鸡时一定要细嚼慢咽才行。
第四个潜规则,海南人特别在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基本上,在海口老城区的住户门口,都有一个插香的角落。这方面我所知道得不多,听说大概是这样:初一十五逢年过节会上一炷香,家中有事会上香,长久外出归家之前,也要上一炷香。
说到逢年过节。端午节,南渡江上每年都有龙舟赛,这跟什么文化复兴无关,因为在海南它本来就从没终止过;中秋节和重阳节,可以提一个灯笼爬山。
春节的花市,更是盛会。很多人都觉得如今过年的气氛淡了很多,但花市气氛依然不减。人们扶老携幼,一家人一同逛花市,选一盆好植物带回家,寓意来年好彩头。
不过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在更深的层面,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私以为还表现在人与人的相处方面,比如,对老人家的尊重。
除非是特别挤的上下班高峰,几乎没有见过公交或地铁上白发苍苍老人家站着的情况。
在家庭里,孩子独立赚钱之后,每个月一定要“给家用”给父母,多少不重要,但一定要给。大多数情况下,长辈永远是最有威严的,掌握家中的“话事权”。
第五个潜规则:相比其它省份,海南人很少买奢侈品。海南人太务实和低调了,不好面子。很多家财亿万的老板照样会穿着T恤牛仔裤吃街边大排档。如果你上班拿LV戴卡地亚,就算是真的,人家也以为你是在淘宝或桂花岗买的A货。
第六个潜规则:海南派利是,不重额度重意头。长辈给晚辈派红包是中国亲情文化的集中体现,但某种程度上,又像是一场财富的攀比。攀比的心理和风气助长了红包的厚度: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好面子,你给我孩子元,我得给你元,这样层层往上走,结果红包越来越厚。
外省不少地方红包动辄过千元令人叹春节成“春劫”。与其他地方相比,海南的“红包文化”获得了普遍的赞扬。海南给红包额度一般在50元、元,亲戚朋友彼此往来,只讨个新年红火的好意头,压力相对小。老海口人派利是时时常说一句话:红纸一张,利利是是。意思是送个吉祥祝福,并无多大花费,你放心拿吧。在海南过春节一定准备红包,额度不需要很大但是一定要有,当别人给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回馈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