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冬至,回家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此时宜绝百事而安身静体,风雪夜归而阖家团圆,杀鸡宰羊而祭祖祀天,当然,不能少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
??神医和饺子
相传有一年正值冬季,南阳医圣张仲景看到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熬成汤食用,并取名“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而这”娇耳“就是后来我们常吃的饺子。
冬至来了,各地习俗知多少?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但除了饺子,冬至还有其他习俗哦,你知道几个?
1、吃饺子
提到冬至,不得不说吃饺子。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2、吃馄饨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3、吃羊肉
冬至节吃羊肉等滋补食品“进补”,在晚上吃羊肉、喝羊肉汤来暖身驱寒,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吃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5、吃冬至团
亦称“冬至丸”。汉族冬至节食品。流行于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6、吃“头脑”
宁夏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7、“冬至暝”搓丸
冬至前一夜,在福建叫“冬至暝”。这天傍晚,家家厅堂上红烛通明,灯光如昼,寓意事业辉煌。桌上以红柑为“果岳”(即是把红柑堆叠成小山岳状,故名)。放了鞭炮,一家人就开始“搓丸”。“搓丸”毕,把“丸子”放在“大笠孤”之中,扣上盖子,摆在“灶公”灶前过夜。
8、冬至祭祖
冬至早,一家人带着汤圆、水果、香烛、纸钱等上山祭扫祖墓。因为冬至节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扫墓节,所以扫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阳两节的为多,寓慎终追远之意。
9、吃“豆面团”
云南各地对冬至节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地方在冬至节各家都召聚亲友,届时,用糯米粉掺豆屑捏团,蘸糖而食,名曰“豆面团”。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北京中科医院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