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重阳糕能占卜你不知道的嘉定重阳习俗
儿时,我们都曾读过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讲的是在某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王维作客他乡,时逢节日,不禁思念起家乡亲人的故事。
九月初九俗称“重阳”,“九九”又谐音“久久”,自然让人联想到“长长久久”,寓意美好。相传早在唐代,这一日就被定为民间的节日,届时全家一起出门登高,远眺风景,其乐融融。王维的诗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重阳之日,是家人团聚之日,此日要登高望远,采插茱萸。
▲茱萸果实
▲茱萸花
九月属初秋时节,此时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天气开始转凉,冷暖变得适宜,所谓秋高气爽,自然景物呈现的色彩与形态也发生较大变化,满眼望去,让人眼目舒畅。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节,因此又称菊月。重阳登高之时,正可观赏初放的菊花。家人团聚,结伴登高,天高云淡,秋色一片,菊花亮眼,真是赏心乐事。
那么,嘉定人过重阳节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
登高远眺
嘉定为冲积平原,无天然山岗,只有土冈土墩散处境内,邑人因其高出地表,也名其为山。嘉定著名的土山,有南翔的鹤槎山、外冈的马鞍山、澄桥的竟是山、城中的应奎山等。重阳登高,就以这些山为登高之所。
清代邑人张揆方有《鹤槎山登高》诗:“节值登高恰恰晴,鹤槎山麓缀霜英。花黏溪女银钗脚,叶乱村翁蜡屐声。压担花糕入廛市,盈筐紫蟹上江城。老夫也逐游人队,一种痴情莫与京。”当年鹤槎山下热闹景象可见一斑。
▲鹤槎山现貌
另外,秋霞圃中也有土山,桃花潭北土山上有即山亭,重阳这天到园中的一般都要登上土山,站在这亭子中远眺张望一翻。那些没有土山可登高的,就到周边有楼阁之处,如从前属于嘉定的真如,这天就登上大寺中的大悲阁,权作登高了。
▲秋霞圃即山亭
吃重阳糕
这一天,要吃重阳糕。糕字谐音“高”,长辈给晚辈吃是祝愿其诸事能高,晚辈给老人吃是祝其健康高寿。
据地方志书记载,嘉定的重阳糕是一种松糕,把粳米糯米磨成粉,按一定比例和合,倒入红糖白糖和匀,慢慢地放入蒸笼里,松腻要适中,不可压紧,这样就容易蒸熟,不会夹生。和粉入蒸时,会适当加入松仁、胡桃、枣子肉、橙子丁、桔红等果品,也有加入玫瑰、木樨(桂花)、薄荷等花草的,还有加入猪油的。能蒸出好的松糕不是件容易的事。
民间有种迷信,是以蒸熟的松软紧硬情况,卜算来年运道好坏,这当然不足为信。糕蒸好出笼后,通常亲朋邻里间会互相赠送品赏,旧时生活艰辛,物品不易,通常不会一蒸全送,而是切下半蒸或条块品尝。
临近重阳节,嘉定城里的饭店也会做松糕来卖。从前有名的饭店如州桥的吴家馆、西门护国寺前的陆家馆、蔡家馆等都有松糕出品,其中以猪油重糖糕最受普通百姓欢迎。据说更早时候,商家会在出品的松糕上,插上一面彩色小旗,含有登糕(高)避灾之意,有种说法这是过去插戴茱萸习俗的变相形式。这天走亲访友的,也会带上一些作为馈赠的礼品。
聚会宴饮
重阳节这天,有雅致的人会约上朋友一起聚会,登高后饮酒吃蟹。菊花酒,酿制不易,向来只有好事者为之,数量也极少,当年钱大昕有“菊花釀美开新坩”之诗,当是极为珍贵的。清光绪《嘉定县志》上还提到过一种菊花黄的白酒,不知是不是加入菊花酿制而成的缘故。嘉定人吃酒,一般以黄酒为主。重阳这日吃酒,通常称为重阳酒。
熟语讲:“秋风起,蟹脚痒。”重阳前后,正是蟹肥大量上市时候。这一天朋友相聚,吃酒品蟹以后,会以松糕作为点心。有心思的人家,会专门蒸制菊花糕,就是在糕粉中加入菊花作为点缀。
崇老敬老
历史上,文人雅士会在旧历的三月初三与九月初九举行雅集。明清时期,嘉定历史上有记载的雅集就有好多次,成为佳事美谈。南翔老街上现有《八老图》壁画,讲的就是清乾隆四十八年()秋天南翔地区八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古猗园雅集的故事。当时八老临流寓目,即席赋诗,童冠随伺,气氛祥和。后又请人画了图,钱大昕还写了文章,称之为太平盛事。
▲《八老图》壁画
民国二十五年()重阳之日,秋霞圃屏山堂举行了九老会,吴清伯、高继昌、赵梦苏、李乾甫、戴逸孙、吴焜侯、顾辑卿、程烺卿、俞叔葵等九位老人与会。当时除画图记事外,又曾摄影留念。
▲奎山九老秋霞雅集图
旧时有谚语云:“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认为重阳日无雨,则冬天会少雨雪。因农耕时代,农民收成过日子依赖天气,故俗又有“九日雨,米成脯”、“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上午雨为灶上荒,言米贵也;下午雨为灶下荒,言薪贵也”之说。现在嘉定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农村传统经济的比例也在转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明显与重要了,但传统的经验依然还发生着作用。
现在过重阳节,民间还保留着吃重阳糕的习惯,其中敬老崇老的内容,也被继承下来。年,国家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敬老日,从此这一天就成为了全民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重阳节作为岁时习俗的一种,是一个地区风土人情、社会历史的综合反映。时代在前进,风俗也在演变,重阳节等好多风俗,已经化为地方文化的积淀,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作者:杨柳有叶
关于作者
杨柳有叶,嘉定微友,对嘉定的历史文化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多年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一定量的嘉定历史图片资料。通过对图片的整理与解读,结合嘉定地方历史文献,试着还原嘉定过往历史片段。对嘉定历史感兴趣的童鞋也可以白癜风软膏能不能治白癜风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