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我校隆重举行第十五届WTO与中国学术年会
年12月13日,中国入世15周年之际,“第十五届WTO与中国学术年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办,中国WTO研究院承办。
▲第十五届WTO与中国学术年会会场
WTO与中国学术年会是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讨论WTO问题和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平台,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最新的信息。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中国首任驻WTO大使孙振宇,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总裁梅林德,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WTO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前WTO副总干事JesusSeade,前USITC首席经济学家RobertRogowsky,WTO秘书处加入司代理司长MaikaOshikawa等众多专家学者与会,围绕美国大选、全球经济治理等热点问题发表了观点。来自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王稼琼校长致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稼琼校长出席年会并致欢迎辞。王校长提出中国入世前的复关和入世谈判也经历了15年的时间,正是这前15年矢志不渝的努力,才使我们的改革开放赢得了宝贵的机会,也带来了15年后的迅速发展和未来的前景。近几年,全球贸易进入了较为艰难的时期,全球贸易治理的发展与未来牵动在座每位学者的心,各位嘉宾精彩的演讲和发言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背景和思路。
▲梅林德先生致辞
梅林德先生代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致辞,他认为WTO与中国学术年会是国内在WTO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论坛,并表示了对来宾的欢迎和对年会的期待。
+▲陈鹏宣读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中国入世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书面发言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陈鹏宣读了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中国入世代表团团长石广生的书面发言,提出入世十五年来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并依据中国入世谈判的历史和条款规定,对欧美国家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拒不履行议定书第十五条义务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指责。
▲孙振宇大使做主旨演讲
孙振宇大使发表了关于“纪念中国加入WTO十五周年”主旨演讲,就特朗普上台后的中美经贸关系、多边贸易体系的未来发展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精彩的演说。
▲参会嘉宾合影
为期一天的会议主要包括四项主要议题:中国在WTO和全球经济治理的角色转变、美国大选与世界贸易和WTO的未来、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的参与、多边与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前景和挑战。这些议题紧扣当前国内外经贸发展的最新趋势、准确反映出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问题。与会专家就这些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观点视角多元化、思想见解新颖,会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激发出许多新颖的观点、见解。年会还举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多边主义》中文版新书发布会。
专家精彩观点
1“G20、WTO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角色的变迁”第一节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主持。演讲人包括ICTSD总裁梅林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香港岭南大学教授、前WTO副总干事JesusSeade,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宋泓。
+梅林德讨论了中国入世以来的表现,着重指出了中国在争端解决体系中的参与。他对中国入世15年来在多边及区域方面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国作为G20主席国所展现出的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最后梅林德先生讨论了对中国市场经济问题和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策走向的看法,指出市场经济地位应与第15条反倾销条款进行区别处理。
王文将中国入世以来的十五年总结为两个“变”和两个“不变”。十五年来,中国由世界规则的追随者、服从者转变为规则改革者、引领者;由全球化红利的获益者转变为新的全球化红利创造者。但同时,十五年以来,西方社会主流的声音对中国崛起的质疑和猜忌一如既往;中国对激烈的全球博弈的适应程度和心理准备的不足没有发生变化,了解国际规则、在国际组织任职的人才和人才储备严重缺乏。最后他提出中国要不卑不亢地面对过去十五年的发展,中国的未来也大有希望。
JesusSeade首先讨论了WTO对中国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入世是中国推进自身改革的重要途径,但比入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加入WTO的决定本身。之后他对乌拉圭回合进行了回顾,认为这一回合在整个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制定上是一个新的突破,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一直以来的矛盾仍旧存在。对于TPP,他评价说其重要贡献在于对现有规则未涉及的投资、服务、IT等部门制定了规则,但其失败之处在于把中国排除在外。最后他还讨论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对全球贸易体制的作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成为未来中国进一步全球化的重要途径。
王辉耀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推进多边贸易制度建设”报告。他认为近几十年来国际经济治理体制由三大国际组织主导向区域经贸合作高速推进,在WTO多边框架下无法达成协议的内容,转而以诸边、区域方式加以推进。原秩序制定者欧美国内正面临着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困境,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国际经贸格局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从多边贸易体制的跟随者转变为推动者,往后可能还是引领者。他建议中国要加大对WTO的支持力度,推进FTAAP的建设,促进TPP和RCEP的融合,同时加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体制建设。
宋泓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贸易地位不断提高。而自入世到现在,中国从WTO的一个新成员成长为一个关键、负责任的成员。他对目前的多边贸易体系有所担忧,认为在一揽子协议和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多哈回合难有突破,需要进行改革。对于中国而言,在未来5到10年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但逐渐向发达国家转变,如何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
2《加入WTO与多边主义》中文版新书发布会:中国入世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发布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助理周念利主持,演讲人包括WTO秘书处加入司代理司长MaikaOshikawa,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瑞士圣加仑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卢先堃。
+MaikaOshikawa对《加入WTO和多边主义》一书内容及框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36个发展中国家在此前的20年中为了入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进行了评述,特别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入世经历。
霍建国回顾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改革的历史,他指出中国入世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的过程。他认为市场的开放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对此中国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其他国家借鉴。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得益者,也会坚定维护和支持这一体制,对此,中国在关键场合的多次重要表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中国只有通过自己的改革开放做出表率,才能更大的发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寻求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动性。
卢先堃认同中国是近二十年中WTO表现非常突出的新成员,并就新成员加入WTO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新成员是否能成为多边贸易体系的受益者,第二个问题新成员如何对多边贸易体系做出贡献。对于第一个问题他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对于第二个问题他通过列举详实的例子来阐述新成员为WTO做出贡献的路径。
3“美国大选与世界贸易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未来”本节会议由ICTSD中国办公室主任成帅华主持。演讲人包括美国明德国际研究院教授、前USITC首席经济学家RobertRogowsky,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级研究员何伟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区事务副会长JakeParker。
+Rogowsky回顾了美国大选的情况,认为美国国民寻求的是改变,但并不确定改变的具体方向。现在美国可能要重新考虑自身的贸易政策,减缓制定FTA的速度。但是不管是WTO还是其他FTA,商业的自身发展不会受限于国际规则的制定。
何伟文的发言首先提出特朗普无法颠覆WTO。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主张反对全球化,认为美国在多边、区域贸易协定和对华贸易中吃亏,要将目前的规制改变为“公平”的协议。他指出,这一主张背后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可忽视,但美国就业减少实际上更多是源于技术进步而非贸易逆差,而美国也不是自由贸易的输家。多变贸易体制不会被颠覆,但缺少美国的积极参与,将面临困难。他建议各国应坚定推进包容性的贸易体制的建设。
JakeParker通过公共报告和特朗普的任命来推测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和对自由贸易的态度。相较于多边贸易协议,特朗普更喜欢双边协议,并且能够在其中获得压倒性优势。在对话政策方面,他认为对中国贴上贸易操控者的标签将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重大伤害,而征收高关税并不能造成制造业回流,因为在华的美国企业超过90%的产品都用于满足中国国内的需要,而一意孤行最大的受害者将是美国消费者。
4“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的参与”该节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卫东主持,演讲人包括WTO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哈佛大学法学院MarkWu。
+张月姣认为全球贸易治理要“法治”,因此要有一个好的法,还要有一个好的执行。她认为争端解决机制是WTO四大职责中最行之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政治干预、人员流失严重以及报告过于冗长。对于《中国入世议定书》15条,她特别解释了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从法律的角度上认为取消替代国价格的条例没有争议。
MarkWu认为中国是WTO最大的受益者,他提出了争端解决机制的几方面变化和对其的担忧。WTO对中国的改革具有很大的推动,而争端解决机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WTO为中国国内的法制化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但他同时表示,国际规则也在发生变化,主要大国间的争端解决出现了新形势,尤其是近期美欧日对中国市场经济问题的表态使得这一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化。
5“多边及区域贸易自由化:前景与挑战”本节由WTO秘书处参赞王晓东主持,演讲人包括国立首尔大学教授,原韩国外交通商部部长朴泰镐,南开大学中国APEC研究院院长盛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
+朴泰镐基于韩国视角,分别从历史回顾、协定内容、第一年的成果以及执行情况几个方面评估了中韩FTA,认为这是一个综合、自由化程度较高的FTA,中韩之间的经济合作受此影响有所扩大。
盛斌介绍了RTA和FTA在近些年的新特点以及对中国RTA的评估。他首先分别指出了区域主义的传统收益和非传统收益,然后提出了区域主义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最后总结TPP正处在休眠状态,目前而言TPP是国际上唯一一个有自己理念、条款的高水平FTA,而其何时能够复苏取决于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对于RCEP以及FTAAP的谈判及落实等问题,盛斌教授则表示不容乐观。关于中国所签订的FTA,他指出通过渐进的方式推进、国内外联动的方式是值得推广的中国经验,并对中国签订FTA的开放水平进行了分析。
▲屠新泉院长主持会议
屠新泉高度肯定入世对中国的意义。入世只是开放的起点,并非终点,实践告诉我们,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约束力和压力,对于推动国内的改革和高水平的贸易开放更加有效,对WTO要有坚定地信心。从中国角度来看,虽然中国一直都很支持WTO,但是细节性的政策支持有所欠缺,他建议官方要加大对于WTO的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