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享受爱幼更要记得尊老让我们过

发布时间:2022-2-21 20:21:46   点击数: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43.html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等。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民间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与除、清、盂三节同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今天,小编也查阅了很多民俗资料,与大家一起追溯重阳节,分享岭南是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在岭南

  按照农历,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秋交接的时间界标,清明是春祭,重阳作为秋祭,重阳拜山是岭南风俗之一。

  如资料记载,香港新界原乡民重九祭祖,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扫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扫墓,由数家至十余家人不等一起祭祖;第三次是大众扫墓,即全村同姓,无论已迁出或分居都共同祭祖,结队前往扫墓。

  而在广州,春祭与秋祭,祭祀的对象又有不同,有重阳拜新山,清明拜老山的传统。如广府地区,族人一般都带备烧猪、三牲酒礼以及碗筷、杯盘、镰刀等用具。抵达祖坟时,部分人取石堆砌炉灶,煮备传统的盘菜,另一部分人则清理坟旁杂草,焚烧纸钱。也有人离开祖坟前,鸣放爆竹,祈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心想事成等。

  民俗专家指出,与广州同是广府文化的佛山地区,重阳节放纸鸢很有特色。街坊会系藤弓于纸鸢上,待纸鸢飞在半空,能发出十分嘹亮的声音。此后,阳江地区的纸鸢则把这一特色发挥到极致,因此最有名。

  转向当下:教孩子记得尊老,懂得感恩

  年,我国将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在全社会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平时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爱着的小宝贝,是不是该为老人家做些什么?爸爸妈妈也不妨花点巧心思,从自己做起,从家中做起,教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

  比如,和孩子一起,亲手为家里的老人做上一份重阳糕;和孩子一起学习一段重阳节的神话故事,讲给家里的老人听;让孩子听老人家讲讲他们以前是如何度过重阳节,并把听到的故事画下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卡片,写下对老人的爱与祝福等等,让孩子们在享受“爱幼”的同时,也要时时记得“尊老”。

→目前人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ss/127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