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重阳登高配茱萸成传统,诗耶史耶不,因
重阳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一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按《易经》的阴阳理论,九是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人们把它称为重阳或称为重九。
重阳前后天气逐步转凉,北风开始加大。但气温还不算太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只要白天出太阳,不刮西北风,天气仍然温暖。金黄的丰收季节过去,稻茬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麦田里的新苗绿油油的,鲜嫩茁壮。
但是华北已进入深秋,风吹枫叶红了,大地上落叶片片,大雁南飞,好一片“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的景象。至于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已是霜风料峭,淡妆素裹。
总的来说,重阳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气温在一阵紧一阵的秋风中节节下落。民间还流传着“吃了重阳糕,准备老棉袄”,“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等谚语。
古时,重阳节是一个以文娱为主的节日,风俗很多,主要活动是登高,插茱萸,赏菊,饮酒,还有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活动要数登高了,重阳节因此又叫登高节、茱萸节。
其实,重阳登高有它重要的气候因素。九月金秋,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都正是一年中的黄金时段,固然是登高远眺、尽览草木山川的好季节。
文人墨客以重阳登高风俗为题留下佳作无数。比如邵大震的“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季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读来琅琅上口,而王维的1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让重阳佳节增加了一份浓浓的思亲情怀。
茱萸是一种可以作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记载“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由于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秋热还没退尽,如果碰上秋雨,空气湿润,物品容易霉变,重阳节佩戴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
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观赏菊花成为节日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相传赏菊、饮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更以爱菊爱酒出名,用菊花泡制的酒可以益寿延年。
佳节当前,窗前篱下,片片金黄,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真的是“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随分笙歌行处乐,菊花萸子更宜人”。
(文字来源:重阳文化)
头部白癜风怎样治疗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