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基本简介 >> 漯河古迹文化征文选登4朱永辉舞阳
书香漯河联合漯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漯河古迹文化”征文优秀稿件选登第四篇
舞阳舞泉书院遗址考察记
作者:朱永辉
早已在相关资料上看到说,舞阳县曾经有一所明代书院,虽然常赴舞阳,却未能在脑海中对它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轮廓,即使是它早已荒废,也未能得闲去一睹它断壁残垣的美,一直有遗憾。
记得因一次机缘,在漯河市史志档案局有幸见到了旧本《舞阳县志》,据其记载,故舞泉书院,位于河南省舞阳县。明成化十五年()知县宋鉴建于城东。嘉靖九年()知县任柱又将其移建于城南舞泉之上,计地28.5亩。有明伦堂、尊经阁、五经馆、礼贤堂、二程夫子祠、正传坊、乐山亭等。择士之才良行纯有器局者肄业其中。严条约,躬讲授,指导生徒精研“五经”,修养身心。有贾咏、湛若水、杨应奎为之作记,后废为校场。清康熙四十八年()知县于建邦重建正厅3间、厢房2间、书房10间、厨房3间,后又废。时至今日依然是满目狼藉,未能作为文化遗产恢复重建。丙申秋日,我才第一次到达这个书中记载的地方,顺便也对舞泉书院遗址进行田野考察,其址在现舞阳县西城区中心街东湖以东米处,在东西宽30多米,南北长多米的区域里,散落着书院旧日的青砖和础石构件。边上的居民说,这块地已经被公家分割卖给个人,还没有来得及盖成房屋。散落在菜地边上的书院石碑和过门石被黄土掩埋得几乎找不见踪影,在祖居于此的两位老先生的指点下,寻找到几块石碑,但已无法看清它们的面目,老人说,设在舞阳县城隍庙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曾经来看过几次,四个人挖不动几块石碑,挖了几下就走了,疑似最早的一块书院残碑被抬走以后,摞置在舞阳县城隍庙的院子里,算是得以保存。去城隍庙寻碑,也列入了我的行程计划。在遗址上发现两件础石,从形制看一个或许用在前檐,一个似乎用在殿内,殿内的一块只有一半,抹平的部分是嵌在墙体里无疑。还有一些青砖,一看便是具有年代感的,经历过多年风雨的洗礼,如今静静躺在一片废墟里,等待着推土机把它们一一推到边上的坑塘里,而遗址西边一个面积不小的坑塘,或许就是当年盛极一时的舞泉书院的花园所在,经过这些推理,一所古朴、庄严、大气的明代书院逐渐浮现在眼前——有影壁,有山门,有泮池,有讲堂,有斋舍,有藏书楼,有大成殿,还有一个极为精致的花园,花园里有荷塘,有亭榭,更有求知若渴的儒生,有博学庄重的老师,其中或解经,或吟诗,或抚琴,或烹茶,古人虽也有为举子业所累者,但也有幡然悔悟,弃去举业,归隐村学者,他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慕古人之高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便是我心向往之的桃源圣境。于乱石芜草中捡取础石两块,青砖数个,或许可以成为不错的收藏,我们希望创新并恢复重建这些书院。世人往往感叹于寺庙、道观、教堂的建设速度,而曾经一度支撑起中国文化内核的儒家的文庙和后起的书院,却少有人问津,现代新儒家的一个很重要的责任便是在新思维、新理念的指引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恢复传统文化书院的魅力,让传统文化披沙得金,彰显它应有的光芒。我把书院荒废后弃如垃圾的两块础石收集回来,认真清洗后留下,作为凭吊前贤的收藏,或许可以在某个吉日的下午,在一个向阳的角落,三五好友负暄雅集,把它们当做小茶几,一壶清茶,一本小书,用心灵与古人对话。遗址上捡回的青砖除留下两块作纪念,其余赠送给砚风先生,砚风先生是漯河市一位化腐朽为神奇的青年艺术家,这些青砖在他的手里,可以做成精美的砚台,或雕刻成诸如竹林七贤等的浮雕,用来拓画,才不算糟蹋。诗曰:
《紫云诗草·七律·舞阳城隍庙藏故舞泉书院碑寻感怀》
冷雨霏霏落舞城,寻幽吊古一心倾。
艰难创业功劳大,自在怀仁志气清。
断壁尘埃研刻迹,荒庭石础待嘤鸣。
而今造访凄凉甚,庶几泉碑可再生。年10月9日丙申重阳节紫云斋记
作者简介:朱永辉,别号云松逸人、紫云斋主人,河南省临颍县人。中国哲学硕士、编辑。漯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漯河市沙澧诗词协会副秘书长。曾与一尘(梅友)、酒醉诗狂(竹友)以“岁寒三友”之名合著诗词理论专著《格律诗词说略》(上下册),于中州古籍出版出版发行。
书香漯河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jbjj/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