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明天的圣诞节要不要复习呢

发布时间:2019-1-25 13:50:07   点击数:

明天就是圣诞节了,今天晚上的平安夜会不会又被撒一地狗粮?其实说实在的,明明一个洋节日偏偏成了中国节日,都是无良商家推动的结果。

近几年在公务员考试中,对于我国传统节日风俗的考察很多。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关于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传统节日文章,详细信息请大家看下面的文章,祝大家在学习和考试中顺利。

一、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具文化内涵、也最隆重的节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从除夕始,持续到元宵节。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有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有关的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三、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时分,天气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有关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习俗:戴香袋、吃粽子、赛龙舟。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香溢世,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舟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有关的诗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

有关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六、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名“重阳”“重九”,始于三国时代,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五种主要传统习俗:一是登高;二是插茱萸;三是饮酒赏菊;四是食重阳糕,人们制作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

有关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真题精选

例一: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④②③①B.①④③②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

B.本题考查人文常识。①是春节(农历1月初1),②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③是端午节(农历5月初5),④是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故选B。

例二: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屈原B.伍子胥C.范蠡D.介子推

D。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称介之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介之推与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19年,子推护驾跟随,曾割股肉供重耳充饥。重耳归国继位,即晋文公。封赏功臣之时,独忘介子推。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故选D。

例三:下列哪项中的民俗均与端午节有关?()

A.剪窗花、踏青、燃放灯火、放风。

B.饮菊花酒、赏月、佩茱萸、猜灯谜

C.赏菊花、放孔明灯、插柳、贴春联

D.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

D。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而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端午节的民俗包括: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驱五毒、滚吃鸡鸭鹅蛋、饮雄黄酒等,主要是纪念屈原和端午节气的气候变化有关。A项:剪窗花是春季习俗,踏青、放风筝是清明习俗;B项:饮菊花、佩茱萸是重阳节习俗,赏月是中秋节习俗,猜灯谜是元宵节习俗;C项:赏菊花是重阳节习俗,插柳是清明节习俗,贴春联是春节习俗。故选D。

愿你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所需要的知识。

重磅惊喜:







































白癜风论坛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91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