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写作须知盘点2016年十大令人困惑

发布时间:2021-3-5 12:17:13   点击数:
编者按

广大粉丝和很多网友,自打看了本   微博里,常有网友对路牌上“掉头”二字表示疑惑,认为不妥当,看后感觉不舒服。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皆用“掉头”。另外年修订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今年出版的第7版中,(车、船等)转成相反的方向时,“掉头”同“调头”。也就是说,涉及车辆、船只转成相反方向时,“掉头”同“调头”。虽说从字面上来讲,用“掉头”没有错,但是把“掉头”写在路牌上,行人和过往车辆的司机看到还是感觉不自在,不如改成“调头”更有亲和力。《咬文嚼字》杂志社主编郝铭鉴曾说过,“从基本的语义上看,两个词是可以替换使用的,但仍然更多地考虑到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感受。”

牵就迁就VS

实例

◎《湖南日报》年6月17日《江那边的那道风景》文中:或许是少不更事,或许也是父亲牵就了我。

◎《重庆晨报》年10月13日《重阳节,他们这样晒幸福》文中:相互牵就,在一起就是幸福。

◎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字幕

辨析

  有网友说,上述“牵就”一词用错了。其实,“牵就”没有错。词典对“迁就”的解释是:将就被人。如:坚持原则,不能迁就;你越迁就他,他越贪得无厌。也作牵就。有些词语可通用,我们不能少见多怪地认为不常用的就是错误的。

奏凯而归凯旋而归VS

实例

◎《中国国防报》年9月27日《“惟我彭大将军”》文中:临危受命赴朝抗美,大勇无畏,重创美军,震惊世界,奏凯而归。

◎《新京报》年5月30日《“洋枪”不在“土炮”双响》文中:此役,相比亚冠奏凯而归的鲁能,两大外援缺阵的国安困难更多一些。

辨析

  我们知道“凯旋”的意思是战胜归来,以前我们常纠的错误是“凯旋而归”,既然“凯旋”有“归来”之义,再加“而归”就重复了。那么,有网友说了,“奏凯而归”中的“而归”也应该去掉,其实不然。“奏凯”义为“得胜利而奏凯歌,泛指胜利。”“奏凯而归”的意思就是胜利归来。因此,上述例句中的“奏凯而归”表述正确。另外,“奏捷”也有取得胜利的意思,例句中的“奏凯而归”也可以换成“奏捷而归”。

错例

  

☆《新华每日电讯》年4月18日《凯·旋》文中:若生男孩取名为凯,若生女孩取名为旋”,盼望凯旋而归。

☆《中国青年报》年7月22日《一周暖闻》文中:他顶着烈日连灭6场火,正凯旋而归时被抓拍下来。

重新从新VS

实例

◎《西部商报》年6月24日《曾被毒魔抓进深渊如今高墙内开始“第二人生”》文中:总有一天她们也会得到家人的原谅和接受,新的生活也将从新开始。

◎人气少年偶像组合TFBOYS的队长王俊凯的微博

  网友的评论如下:

辨析

  在王俊凯的微博的留言中,不少粉丝对他的“从新”二字表示有疑问,有的直接指出他写错了。人家王俊凯并没有写错,词典中收录“从新”字条,义同“重新”。

6

上行下效可用于褒义?

实例

◎《人民日报》年12月9日《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文中:高校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

◎《解放军报》年11月1日《古来治兵严为道》文中:只有自身过得硬,才能以上率下、上行下效。

辨析

  

以前,我们印象中“上行下效”是用于褒义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上行下效”的解释也强调用于不好的事: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据此,例句中“上行下效”用法好象的确欠妥。(其义多用于贬义场合)

然而,在今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上行下效”释义进行了局部修改,删掉了括号中“多指不好的事”,并增加例句:领导带头遵纪守法,就会产生上行下效的积极效果。从词典的修改来看,模糊了贬义用法,并赋予其褒义,也就是说,“上行下效”已扩大了使用范围,既可用于贬义,也可用于褒义。因此,依据词典最新版本的释义,以上例句中“上行下效”用法并无不妥。语言文字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词语的释义会因时代进步和使用习惯而被改写,我们应该及时   “骛”与“鹜”同音异形,好高wù远、心无旁wù的“wù”应为“骛”,趋之若wù的“wù“应为“鹜”。“好高骛远”不能写成“好高鹜远”,那么写成“好高务远”对不对?有网友说,不对。其实,《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好高务远”,义同“好高骛远”。意思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因此,以上例句中的“好高务远”用法没有问题。

互换

  

☆《今晚报》年6月8日《看梁启超怎样做父亲》文中:不要好高鹜远。(用“好高务远”更为贴切些)

☆《内蒙古日报》年6月13日《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强军之魂》文中:但总是好高鹜远,眼高手低,说的多、做的少。

8

善做善成善作善成VS

实例

◎《人民日报》年8月11日《不忘初心,坚定做合格共产党员》文中:真正做到善做善成、务求实效。

◎《解放军报》年9月12日《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文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说立行、善做善成,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

辨析

  近几年,不少网友讨论“善作善成”与“善做善成”哪个正确,一些媒体也是“做”“作”不分,但大多数网友倾向使用“作”。不过,这个问题在今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出版后,就不是问题了。此版本收录了“善作善成”,其意思是:事情做的过程和结果都很好。如:整改工作要克服前紧后松,做到善作善成。词典最后专门注释:也作“善做善成”。可见,“善作善成”与“善做善成”可通用。据此可知,以上例句中的“善做善成”用法正确。

9

再接再厉再接再砺VS

实例

◎《济南日报》年8月26日《厚德精业谱华章精勤仁和创辉煌》文中:必将团结一道,再接再砺。

◎《新晨报》年12月1日《徽京国际广场产品发布会暨媒体伙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隆重举行》文中:他表示公司会再接再砺,再创佳绩。

辨析

  “再接再厉”一定不能写成“再接再励”,其意思是: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那么如例子中写成的“再接再砺”到底对不对呢?今年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再接再厉”与“再接再砺”通用。因此,以上例句中“再接再砺”使用正确。

错例

☆《中国质量报》年6月16日《中国化肥业转型升级创新的模板》文中:希望化肥行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再接再励。

☆《工人日报》年8月14日《“这枚金牌等得太久太久”》文中:在随后的复赛中,两位女将再接再励,以31秒的成绩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10

痼疾固疾VS

实例

◎《沈阳日报》年10月14日《保一方平安守一方稳定》文中:非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顽症固疾。

◎《南方日报》年10月4日《节日的坚守是为了地铁的掘进》文中:腰痛是固疾。

辨析

  

有网友说“固疾”使用不对。《现代汉语词典》对“痼疾”的解释是:经久难治愈的病。在“固”的第6条解释中,“固”同“痼”,举例的词条是“固疾”“固习”。所以,“固疾”同“痼疾”相通,可见以上的例句用法正确。

知识拓展:66个易错词难倒众人瞬间变文盲让人不敢读写

  “‘芝麻糊’的‘糊’为什么是第四声啊!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感觉已经不会说话了,我都怀疑自己是外国人……”“唉,一半读错,学中文专业的我真是惭愧!”这是部分网友在看到网络上列出的易读错字后发出的感叹。

  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给出66个易读错的汉语词语,大部分人看后自惭形秽,大叹“涨姿势(知识)了”,很少有人能将其全部读对。严峻的现实甚至让有的网友调侃自己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读写字词错大半汉语能力遭质疑

  不少人发现,很多词语平时挂在嘴边不知说了多少遍,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一直读的是错误的音,甚至连广播、电视有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也是读错的。例如,生物学上的用语“嘌呤”二字,其实都应该读第四声,而常常被误读成第一声的“晕船”的“晕”字,应是第四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公共营养师周美荣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么多年念错的字,就像有些食物,可能你吃了一辈子也没吃对。”

  “瞬间文盲,好多都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的词,感觉我已经不会说话了。”截至2月18日上午,在该微博超2万的转发中,逾八成的网友表示了对自己汉语能力的“怀疑”。

  不仅如此,此前,   语言交流可灵活书面教学不放松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错误。”中国社会语言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套用了一句时髦的说法。在他看来,是这些词“违反”了大家习以为常的规则,因而成为孤立的例外,也就成了易读错词。“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易读错字是形声字,而为了方便识记,我们往往习惯于读字看一半,所以在一些例外的字面前就犯了发音错误。此外,汉字家族中多音字不少,一些字的某个义项过于强大,其读音就容易在实际使用中慢慢覆盖义项较弱的读音,造成误读,‘糊’这个字就是一个例子。”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副主任王佶旻同样认为,词语错误发音的形成,是日常人们在口语交流中为了发音方便而造成的,汉语读音存在着“从俗”和“字典”之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汉字的正确读音有明确的界定,但其实有一些字,我们在读错音的情况下,它的指代依旧是明确的,在实际表达沟通时也并没有产生误解。”“当然,在书面论文、汉语教学等方面,应该百分之百地严格坚持正确的读音,这是毋庸置疑的。”

  唐正大和王佶旻都认为,尽管正音清源很重要,但在对待某些易读错字上,应该放宽一些规范。因为适时调整、与时俱进也是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迸发活力的必要之举。

学习汉语须自觉严谨态度很重要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将语文课从必修课设为选修课,引来热议,不少人质疑“目前我们对汉语教育是否不够重视”,而在王佶旻老师看来,汉语教育应是一种通识教育,应更多地发挥社会的作用予以推广。“一般国民的基本语文素养培养任务在高中毕业时就完成了。因为从事职业不同,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在高中语文基础上的继续学习。”

  日常养成良好的汉语使用习惯,对于提高汉语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苗笑武教授说:“当生活工作中错误读音出现时,要及时善意纠正、温和引导,营造规范使用母语的社会氛围。常翻字典,对于不确定的读音进行确认,能规范自己的汉语读音;书写方面,建议养成适当手写的习惯,例如随身携带个小笔记本进行日常事务记录,能有效防止提笔忘字、提笔错字现象。”

  杭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副教授郭永秉认为,应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汉语,“对母语没有一种起码的敬畏,是很可悲的。”“对待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没有其他办法,只有老老实实地记,老老实实地翻查字典。”同时他也表示,希望社会环境能对那些对汉语汉字较真的人抱有起码的尊重,不应斥之为无聊、没有意义。

  “就个人而言,只要用心,花点时间,字典、词典在手,这些都不难。说白了,解决读错字、写错字的问题是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唐正大说。

(湖北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编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12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