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放3天已经很不错了,看看古代人才放几天
“你们公司的元旦放假通知出来了吗?放多少天啊?”估计这几天不少小伙伴都喜欢这样问候朋友。的确,马上到来,无数人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元旦这个假期。其实呢,元旦放假这个福利不是一直就有的,如果时光倒流几千年,元旦又是怎么放假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历朝历代元旦的放假史。
秦朝,前后没假休
秦朝之前,各国军队都在时刻备战中,“放假”为何物,想必他们是无法理解的,秦朝统一后,虽无明确的休假制度,然官吏可以请假回家,这称为“告归”。告归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养;二是身体老迈需告老还乡。也就是秦朝只有病假。
汉代,“五日一休沐”到了汉代就有了休假制度。根据《汉律》记载:官员每五日休一沐,即“休沐”。公务员上了四天的班,第五天就要休息一天回家洗澡更衣,修发刮脸。汉代就比秦朝科学多了。因为当时朝廷要求各级官员集中在官衙办公和食宿,没有特令,平常不得回家,只有到了“休沐”,才可以洗浴更衣,回家团圆,打扫卫生或走亲访友。所以称做“五日休”。这个休沐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星期六、星期天。
汉代还设置了节令假。汉代规定:冬至、夏至为例假。那个时候,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祀以祈求灾消年丰。汉代对于冬至尤为重视,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总之那个时候这两个节日必须放,不过具体放几天还没明确记载。其实,冬至这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强烈要求冬至也放假一天。
唐朝时期,首创“黄金周”唐朝将百官的休假由“五日休沐”改为十日一休的“旬休”,即官员每十日休假1天。看看现在我们上5天休息2天多么的幸福。
虽然法定工作日延长了,但是唐朝放长假的天数很多,每逢春节、冬至、清明各休7天,动不动就放个七天“黄金周”!除了七天“黄金周”之外,中秋节、夏至、腊日还放三天小长假!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几乎每逢节气都要休假一天,放假一天的节日,多达21个。就连皇帝生日、老子生日、释迦牟尼佛生日也都要放假。万恶的唐朝哇,动不动就过节,动不动就放假,好想梦回唐朝。
宋朝,假日最多的一个朝代你以为唐朝是假期最多的朝代吗?然而并不是!
《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
宋朝是假日最多的一个朝代,各种法定假和节令假共计达68天。如果再加一个月的省亲假,实际每年享有98天。
除了这些常规假期外,还多了一项惠及各级官员的特殊规定:每年12月20日,官员“封印”,停止公务,回家探亲,次年正月二十返回衙门“开印”办公。Word天~
不仅如此,大宋还开发出了因地制宜的放假规定。比如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30天定省假;在五百里外,每隔5年有15日定省假。
小二哥终于知道为什么宋朝出那么多文人学士,都是放假放太多闲的。
元朝,生命在于运动跟宋代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元代的统治者看来,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什么旬假、大休都没有了,全年节假日减少到只剩16天!难道元朝都不放元旦么??
明朝,比宋朝少了将近一半明朝的休假制度与宋朝相比,天数有了明显的变化。《古今事务考》载:“国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
也就是说,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共放假18天,加上每月3天例假及每年休假,总共只有50多天休假,比宋朝少休了将近一半。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个工作狂,每年只有元旦5天,元宵节10天、冬至3天这18天假期。朱元璋过世后,才恢复了3天月假。而且,明朝春节只从除夕夜休息至正月初三,顶多4天假期!哎,要怪就怪领导不喜欢休假,没办法。
清朝,清代年末封印一个月清代大体延续了明代的公休制度,只有元旦、元宵和冬至三个节假日。但这三个节日在时间上很接近,于是清代把这三个长假贯通了,像宋代一样来个年末大狂欢。从冬至前后开始封印,朝廷各司放假一个月,直到把元宵节过完。
每到年终大假的封印之日,官员们都会邀请同僚欢聚畅饮,“以酬一岁之劳”。想想辛苦了一整年终于可以休息一个月,那场面估计跟春节联欢晚会差不多。
其实,跟古代比起来,现代我们的假真的算多了,虽然小二哥也想多休假,我们在休假,还有其它千千万万假期还奋斗在岗位的人,他们为了我们更好的休假,付出了自己的假期。
这里,小二哥衷心的祝愿:休假的没有休假的,元旦开开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