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这些重阳节的习俗,你造吗
有关重阳的习俗
农历的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重阳又名九月九、重九、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侗族、畲族称重阳节为九月九,朝鲜族称之为老人节。
下面,为大家盘点一下有关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登高是一项古老的活动,起源于狩猎。远古时代,人类以狩猎为生,他们钻森林、爬高山,以猎取野物。此外,重阳节以后就是霜降了,人们争先恐后在霜降之前上山采药、挖野菜。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登高的习俗。
古人登高远望
今人结伴爬山登高
插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插茱萸是为了辟邪。唐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已经很盛行了。王维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然为怀人之作,但从中可以看出,唐代重阳节已经很盛行插茱萸之俗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是一位中药,又名“越椒”或“艾子”,有驱虫祛湿、逐风邪之效,能消积食、治寒热。
茱萸
赏菊
重阳佳节,秋高气爽,也是菊花盛开之时,除了登高以外,也适合饮宴赏菊。晋代,陶渊明爱菊成痴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奉为“九月花神”。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菊花诗中的名句。
古人赏菊
今人观赏菊花
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唐代人过重阳节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外,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李清照的《醉花阴.九日》、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均有重阳节赏菊风俗的描写。
祭海神——妈祖
九月初九是海神妈祖升天之日,沿海和台湾地区都要祭拜妈祖。妈祖,名林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生前是福建莆田湄洲岛的巫女,死后被奉为海神,有“天妃”、“天后”等封号。湄洲岛的妈祖庙成为海神祖庙,是祭祀海神的中心。
祭祀海神现场
吃重阳糕
重阳节饮食以吃糕为最,此习俗源于魏晋时代,初称面饼,唐代叫菊花糕,宋代叫重阳糕,明清则称花糕。重阳糕是用面粉蒸制作,以枣、栗子、肉为作料。
重阳糕
蔡云
蒸出枣糕满店香,依然风雨古重阳。
织工一饮登高酒,篝火鸣机夜作忙。
今人制作的重阳糕
饮菊花酒
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能用来做成重阳节的饮品。民谚曰:“九日重阳,携酒登高。”这里的酒就是菊花酒。据说古时候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门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起用来酿酒,于次年的重阳节才可以开坛饮用。菊花可以明目、治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气之效。
据传说赏菊以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此外,重阳节的一些娱乐活动有围猎、射柳、放风筝和举重阳旗等。
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