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今日重阳,佳节又重阳,久久长长
『李阳英语』今日重阳,佳节又重阳,久久长长!
今年的重阳节时间为年10月9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初九,星期日
祝家里的老人健康长寿,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它怀有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明确写到重阳的饮宴: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到了魏晋时期,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重阳节到唐代才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古人将重阳与上巳(九月九和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也就是季节交替的时间界标。
上巳节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是为“踏青”;到了重阳,秋寒新至,古人这时候出游就是“辞青”了。因此,重阳的节俗也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俗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隋时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写到,“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呢?古人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说源于对山神的敬畏,人们为了免除灾害。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一定要上山游玩、祭拜山神。另一个说法是:登高的传统从“小秋收”演变而来。重阳节天气凉爽,这段时间农忙已毕,农民们相对比较空闲,便上山摘野果、药材,顺便登高望远、饮酒作乐。
重阳节俗
赏菊、饮菊酒
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农历九月俗称“菊月”,重阳节也叫“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风流的古人喜欢在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好不快活。
重阳节当天还要喝菊花酒,因为菊花又名“延寿客”,是长寿的象征。晋代陶渊明说过,“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人酿菊酒,会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入酿酒的粮食中一齐发酵,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饮菊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重阳当天喝,还有延年益寿的好兆头。
重阳节俗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嫩时呈黄色,在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的叶子和根叶还可驱虫去湿、逐风邪。
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求吉,因此茱萸又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和端午节用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辟邪。
重阳节俗
吃重阳糕
“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因此重阳糕受到人们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常见的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依照传统,九月九日天明时,父母会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古诗
翻开中国古典诗词,也从来不乏歌咏重阳佳节的名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重阳日至峡道》
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阳》
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水龙吟》
辛弃疾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
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渔家傲》
欧阳修
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人家帘幕重阳近。
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风又劲。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哪里白癜风能治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