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第52期大家一起练常识中国的三大国
第五十二期
继续今天的常识分享,常识判断题目其实范围很广,一些知识点考察更多的是平时的积累。这些知识不光常识判断方面的题目有用,对于我们的写作,资料分析等等题目都会有所帮助。所以大家平时多记得相关的积累。
闲话少说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第52期
开始
1
(单选题)一个国家中的文化精华,称其为“国粹”。中国的三大国粹为:()
A.儒学、国画和针灸
B.茶艺、昆曲和武术
C.瓷器、书法和儒学
D.国画、京剧和中医
答对
了吗
第1题答案解析
京剧、国画和中医被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这三门学科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风格,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和技艺发展轨迹。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华图罗婶国粹啊,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能记得。这里同时也给剩下的也做个简单的介绍,稍微了解下吧。
小贴士(1)儒学,起源于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同为诸子百家之一。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的著名学者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郑玄、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
(2)国画,中国古代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3)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4)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茶艺中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茶艺是传统东方文化的一朵奇葩
(5)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在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著名剧目有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6)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7)瓷器是一种以瓷土、长石、石英等天然原料制得坯胎经高温烧制获得的陶瓷制品。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而且一般都上釉。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有“瓷都”之称
(8)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有五种主要书体:楷书体、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序》、《快雪时晴帖》。楷书四大家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书法四宝又称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
(9)京剧也称“皮黄”,是我国国粹之一,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形成于年前后的北京,起源于安徽徽剧、湖北汉剧、江苏昆曲和陕西梆子;表演基本功为唱、念、做、打;分“生、旦、净、丑”四行当。“生”内部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指女性角色,内部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马旦。“净”化妆用脸谱:红色表示忠诚正义,如关羽;黑色表示刚烈、正直、勇猛,如包拯、张飞;黄色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蓝色表示粗豪暴躁,如窦尔敦;白色表示奸臣,如曹操、赵高。“丑”扮演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称为四大须生;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被称作四大名旦
(10)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中药、拔火罐、望闻问切
2
(单选题)下列关于中医著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帝内经》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我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B.《伤寒杂病论》在世界上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的治疗方法
C.《神农本草经》是一本药物学著作,它改进了中国传统的药物分类方法
D.《难经》中的“难”是“问难”之义,读书是以问难的形式,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进行编纂的
答对
了吗
第2题答案解析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它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故A正确。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故B正确,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这是我国药物学最早分类法,并不是改进,故C错误。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华图罗婶关于医学著作之前有给大家科普过,不过这次多了几个。大家稍微做些了解。
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乾隆皇帝入藏“三希堂”的法帖是()
A.《伯远帖子》
B.《中秋帖》
C.《兰亭序》
D.《快雪时晴帖》
答对
了吗
第3题答案解析
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位书法家的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全名是《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故选C
华图罗婶相信这题很多同学都是蒙对的,因为就只有c选项没有帖字。虽然对了,但是兰亭序也是三大行书法帖之一。
小贴士兰亭序
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法帖
中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大都将文字书写在竹或木制成的薄而细长的片上,称简牍或简书;或者书写在丝织品上,称为帖。在造纸发明以后,凡书写在纸或丝织品上的、篇幅较小的文字均称之为帖。
在唐代由于帝王的喜爱,出现勾摹前人墨迹集帖,即《万岁通天帖》。到宋代又出现了汇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将其镌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这种刻帖即使古人的书法得以流传,并扩大其影响,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故又称之为法帖。
4
(单选题)我国古代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这种做法意在表达()
A.敬老爱老之情
B.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C.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D.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对
了吗
第4题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在《本草纲目》被描述为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同是寄托了人们对于亲朋好友的思念或怀念之情,在王维的著名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更是直接地体现了这一点。故选C项。
华图罗婶茱萸(zhūyú),这两个字比较生僻这里给大家备注下。相关的传统现在继承下来的很少了,不过还记得当年学过的古诗词的话这个应该可以理解。
小贴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话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5
(单选题)红军长征,没有经过的省份是:()
A.浙江
B.江西
C.湖南
D.贵州
答对
了吗
第5题答案解析
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长征途中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并未经过浙江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华图罗婶年是红军长征80周年,相关的常识大家一定要了解。时事是很容易成为考点的。
点击查看大图
推荐阅读
1、大家一起练常识:历史事件排序题,记这个没错
2、大家一起练常识:中国有法定国耻日吗?
3、大家一起练常识:行政主体是什么?
4、大家一起练常识:二十四孝的成语故事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