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纪要北大文研论坛15郝景芳从北
年12月28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北大文研论坛第十五期“从《北京折叠》到《不平等的历史》”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会议室举行。本次座谈会由雨果奖得主、科幻作家郝景芳主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何帆教授主持,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教授参与了本次讨论。
首先,郝景芳简要介绍了《北京折叠》的主要设定:若干年后的北京共有八千万人口,时间和空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拥有一整天的生存时间和优秀的生存环境。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他们拥有的时间是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只拥有一个夜晚。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为给女儿交学费,去第二、第一空间赚外快,从而目睹了权力和财富的世界,并开始思索城市中自我的位置。
其次,从《北京折叠》出发,郝景芳阐释了这一文本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北京折叠》中假设的未来的经济趋势正是低技术劳动力冗余,工资无法提升;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创造部分低技术就业。但是,郝景芳指出,考虑到低技术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以及大量高技术职位需求和大量自动化劳动力供给,由于工资供给的链条,这批人的工资会被压到最低。郝景芳指出,她这个假设的基点在于,如果这样的人口达到上千万,政府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北京折叠》提供的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想法,即通过减少他们的物理活动时间,从而压缩他们的工作时间和资源占有。她创作的基点在于,希望将政策制定者和被政策影响的群体的区隔描述出来,此外,她还希望能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收入分配”这一几乎在经济学中被一笔带过的问题。
图为主讲人郝景芳
最后,郝景芳从之前的脉络中引申出了她最新的研究计划,即“不平等的历史”。
第一,不平等是确定性的存在,郝景芳从中国历史的脉络中梳理出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的两种不平等,即“富”与“贵”。“富”主要在于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往往基于血缘和职位,跟随社会的发展,这种不平等逐渐弱化;而“贵”主要在于地位的不平等,往往来源于市场中的不平等,它是很难化解的。郝景芳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