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中国人犹太人的传统节日对照
在犹太人的传统中,节日是非常重要的。《旧约》里,上帝亲自设立安息日、逾越节等节假日,还规定了不少过节的礼仪细节。上帝对节期的重视,使得节期在以色列民族传统上的重要性以及功效性,都更加地彰显。
到了《新约》,耶稣身体力行地重视节期,并且引导当时的犹太人,不仅仅把思想停留在节期的重要性和功效性上,更要思考设立节期的目的和意义,尤其关键的是理解上帝设立节期的爱的本意。
因此,熟悉犹太人的传统节期,对于基督徒的信仰是有助益的。而我们身为中国人,将中犹的传统节期加以对照,也许更能明白上帝设立节期的本义。
本文将中犹的传统节期做一简单罗列和初步分析,作为将来就此深入研究的开题。
一.犹太人的传统节期,以及过节时的主要礼仪
1.安息日,每七日一个循环。该日内禁止劳务和工作,统一在会堂举行崇拜仪式,读经,祷告。一些人会禁食。
2.新年,一般在公历的9月中下旬,是一个悲喜掺半的节日。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人们当然应该高兴。但在辞旧迎新的时候,人们应认真检讨、总结过去一年里哪些地方做错了或做得不足。认真检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实际上检讨从犹历的12月就开始了。12月的整个月被称为“苦日子”。到了新年进入更深层次的检讨。从新年到赎罪日,即从元月1日到元月10日,这10天叫做赎罪的十天。到了赎罪日达到高潮,即悲痛的高潮。在新年期间要吹羊角号,意思是要唤醒人们沉睡的灵魂,并提醒大家做好准备、接受上帝的评语。在新年期间吃饭时一改面包蘸盐的吃法,而是蘸蜂蜜,表示一年甜甜蜜蜜。 3.赎罪日,向上帝请求赎罪,这是一个极悲的日子。因此在这一天任何使身体产生快感的行为都应严格禁止,具体是:1〕严禁夫妻同房,2〕绝对禁食禁饮,3〕禁洗浴,4〕禁穿皮鞋,5〕禁抹化妆品,等等。赎罪日这一天的祈祷时间最长,约10个多小时,中途仅有两次短暂的休息。 4.住棚节,是为了纪念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在上帝亲自照料下的荒野生活。人们应在棚中进食,男人应睡在棚子里,并最好睡石板、枕石头。在住棚节的第8天,将托拉(律法书)从头读起。 5.逾越节,约在公历的4月中旬,是为了纪念逃出埃及,逃离奴役、走向自由。由于当年逃出埃及时太匆忙,来不及做发面食物,所以在逾越节期间不能吃发酵的食物,只能吃无酵饼。另外为了回忆当年在埃及的苦役,还要吃苦菜。节前要做彻底的大扫除,消灭一切发霉物。在进入节日的当晚要进行守夜活动,这是整个节日期间最重要的活动。在丰盛的晚宴上,边吃边读《出埃及记》。在所有传统节日中逾越节最重要,它是一个典型的忆苦思甜节日。 6.七七节,约在公历6月中旬,其中心内容是纪念得到托拉(律法)。逃出埃及只是形式上的解放,只有得到十戒和托拉以后,精神上才真正获得解放。犹太人逃出埃及的奴役以后,上帝及时地给出十戒和托拉,教导他们改掉作为奴隶时形成的各种恶习。节日期间要吃奶制品和肉食。用花草装饰教堂,以此制造西乃山的环境气氛,因是在那里得到十戒和托拉。 7.光明节,约在公历11月上中旬。在第二圣殿时期,约公元前二世纪,一名名叫马加比的祭司率领犹太人武装起义,赶走了希腊侵略者。他们在耶城净化被污染的圣坛。为了点燃圣殿里的烛台,很难找到纯正的礼仪用橄榄油。一名高级祭司只保留有一小瓶只够燃一天的油,这油居然奇迹般地燃烧了8天。为了纪念这一奇迹,每当3月25日开始过光明节,持续8天。 8.普珥节,约在公历3月中下旬。大流散期间,波斯王手下有一位地位十分显赫的大臣名叫哈曼。他仇视犹太人,想杀死所有的犹太人。他用抽签的方法决定杀日。一名聪明的犹太人末底改在他养女以斯帖的帮助下,在杀日这一天不仅拯救了所有的犹太人,还用计谋杀死了哈曼和他的十个儿子。这是犹太史上的一大奇迹。杀日这一天就成了普珥节。普珥在希伯来语里是“签儿”的意思。许多人在这一天画上脸谱,戴上面具,穿奇装异服,提着糕点和糖果走访亲友。普珥节是一个极度欢乐的节日。
此外,还有一些影响比较小的传统节日以及当代以色列所定下的新节日,其重要性不如上述八大传统节假日,不再赘述。
以色列还有5个重要的斋戒日:(1)犹历1月3日。这一天大卫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被杀害;(2)犹历4月10日。在第一圣殿时期,这一天耶路撒冷被巴比伦的军队围困;(3)犹历6月13日。这一天波斯国大臣哈曼发出灭绝所有犹太人的叫嚣(见普珥节);(4)犹历10月17日。这一天纪念两件事。a〕在第一圣殿时期,耶路撒冷城被巴比伦的军队攻破。b〕在第二圣殿时期,耶路撒冷城被罗马的军队攻破;(5)犹历11月9日。这一天罗马军队放火焚烧圣殿,圣殿彻底被毁。
二.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2.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前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3.清明扫墓祭祖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
4.端午节,悼念爱国先人屈原(约公元前-前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5.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6.重阳节,登高敬老。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在阅读中我们一起遇见上帝
我们相信文字的力量
联系我们
1进入微店:
2-